除了传统的习俗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旧时中秋之夜,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偷菜求郎: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中秋之夜,侗家姑娘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不仅姑娘们如此,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
跳月:苗族的男男女女,每到中秋之夜,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这一风俗来源于苗族的古老传说,他们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神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在一起。苗族人为表达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光辉,跳起苗家歌舞。青年男女在“跳”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东示要象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之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