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马伯庸的书,感觉还不错~
唐朝由盛转衰是由安史之乱引起的,而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安史之乱发生的前几年,此时杨玉环还是杨太真,安禄山刚成为平卢节度使,李林甫还高坐相位,杨国忠尚默默无闻,如果不是一个叫张小敬的人几经生死,力挽狂澜的解了长安之危,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了,哈哈哈哈。(由此可见,这这篇笔记的人有多肤浅~)

情节简介
翌日便是上元节,长安上下一派节日的气象。没人知道一队混入城的突厥狼卫刚跟负责长安安保工作的靖安司在城内一个仓库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正是这场激战让靖安司嗅到了突厥人的阴谋气息。为了快速的化解这场危机,靖安司二把手李必把死囚牢里的前长安不良帅张小敬放了出来,并承诺如可化解此危机,便还他自由之身。
张小敬曾在陇右当了十年兵(其所在的第八团更是在当年的保卫战中战斗到只剩下三个人),在长安担任了九年不良帅,杀伐果断,又熟悉长安的情况,所以他才成为了李必心里的不二人选。
张小敬也确实有他的能耐,先是发觉了突厥人和猛火雷的阴谋,似乎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便解决了突厥人的危机,可这一切又有些太顺利了。此时一场杀戮却在靖安司里展开了,一帮自称浮游黑衣人闯进了靖安司,俘获了李必,整垮了灯楼系统,烧了靖安司,全身而退。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太安全了,反而容易掉以轻心,靖安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沦陷的。
得知太子系的靖安司遭此大难,其他派系赶忙派人过来抢夺领导权,而太子李亨此时对此还一无所知。新到的靖安司承想的不是如何尽快恢复靖安司的职能,护卫长安城的安危,而是先急忙找替罪羊,把所有的黑锅都甩给了张小敬,这让即使自己什么都不做依旧可以得到嘉奖,至于之前靖安司调查的“阙勒霍多”,纯属造谣不与理会。
就这样张小敬从靖安司的特派员瞬间变成了长安城的通缉犯。即便如此怀着解救长安人的心,他依旧坚持调查案件。原来浮游的老大竟然是他昔日的战友肖规,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用猛火雷在当晚长安灯会时炸了勤政固本楼,把唐玄宗和一干大臣都炸死在其中。于是张小敬化身卧底到浮游之中,凭借着肖规的信任,一步步破坏着他们的计划,并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
哥布林的想法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些许想法:
1.最后的部分张小敬和李必关于谁是”阙勒霍多“主谋的一步步分析虽然不一定算得上精彩,但却很吸引人。李林甫?李亨?贺知章?似乎都有可能,后来又被逐一推翻,揭开谜底时发现竟然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至于是谁,小伙伴可以自行阅读这本书~
2.这本书改编成电视剧了,读完我就很好奇,这么复杂的一个故事,而且似乎没有明确是男2和女1,这可咋拍呢?我的第一印象是雷佳音饰演张小敬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可易烊千玺饰演的又是谁呢?姚汝能?还是李必?可这二位的戏份其实也并不多啊?再一看发现甚至连肖规这个大反派也被安排到波斯和尚龙波身上了,龙波好惨啊。看来为了拍成剧,又少不了改编。
3.即便没有安史之乱,唐朝是否会由盛转衰呢?从当时的情况看是会的,当年第八兵团血战到底寸土不退,只剩三人依旧坚守阵地并打算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确实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
闻染她爹在长安只想安分的做个买卖人,可是还是让人搞得家破人亡;张小敬为文苒她爹伸冤,迎来的确实上司的一杯毒酒,即便他后来杀了上司,灭了熊火帮,惩罚了永王李璘,但依旧没法杀了李璘,只能低头伏法,换闻染的平安------事实证明他并没换来。而肖规拿着奖赏回家探亲,亲姐却被当地官员强行霸占,而自己也被诬陷为盗贼。这不由得不引发人的深思。
4.有些时候下人就是喜欢揣测上面人的意思,李璘随口的一句话,冯大伦就上心了,搞得闻染家破人亡。而李璘虽然确实是随口一说,但既然下人上心去做了,那也乐得接受成果。所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真的是有道理。
5.元载真是个牛X的人,在他眼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同一件事,他可以使用逻辑思维一步步得出一个”白“色的答案,同样也可以使用逻辑思维一步步得出一个”黑“的答案,主要看哪个答案是对他有利的。所以一个看起来符合逻辑的答案并不一定真相。
6.本书中把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写得太真挚了,甚至可以为她去死。这让我不禁想问,随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导致在马嵬坡的时候让他成了个怂货呢?
哥布林读书编号:22-21T286
书名:《 长安十二时辰》
作者:马伯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