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暴增的今天,干货类文章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内容。作者常常会提供大量实用技巧,10、20个、50个,甚至100个等,数字越大,越能吸引读者眼球。
但我常会不自觉地发出一种疑问:“这么多,能消化吗?
技巧类和干货类的文章以实用价值为中心,真正从中受益不在多,而在能够应用。可将一项技巧熟练使用,转换为个人的行为,需要不断地经历试错、反思的过程。
尽管很感谢那些作者辛苦提供大量干货,可就读者个人而言,读的过程收获满满,却只限数字带来的某种虚假安全感,自身往往是“收藏不停,学习从未开始”。
与其说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干货,不如说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读者最不能做的是全盘吸收,而是有效精选,通过个人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干货。
以写作为例,每读一本“实用类”的书籍,你就会发现自己又新认识了一种方法论,可是呢,上一本写作方法技巧你还没有任何实践。不免会产生“无效读书”的心理。
其实在写作这条路上,市面上有大量的书籍能够为你提供方法,你可以选择他人为你引导的路,但对于他人是捷径的路可能于我们自己而言,是弯路。
最重要的是,用行动模仿、思考,去开辟适合自己的路,探索出能够展现个人的文风。
所以,别沉迷收藏干货了,认真去找自己的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