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大师与玛格丽特》
曾经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故事在真实与荒诞之间切换,不可理喻的故事设定,真实无比的人性。读到这本米哈伊尔·布尔加科的书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魅力,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一个问题就开始跟着我——怎样读一个荒诞的故事?
在我开始读阅读这本书时,我以最原始的方式读书——跟着作者跑动,跟随作者流动的笔尖,浅尝深品,观一出荒诞的戏剧,看一个荒诞的故事。作者会说话的笔尖在现实与幻想中切换自如,在夸张与切实中游荡,他以一个是看似真实的莫斯科的,另一个看似荒诞的罗马,穿插叙述,最后完美切合成同一个故事。我不禁疑惑作者如此煞费苦心构思如此的一个巧妙的故事,想说什么呢?

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我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读者,但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找寻到了阅读荒诞故事的独特方法——寻找真实与荒诞结合点。借助这个方法,我回答了我自己的疑问。
我寻找到小说的主题句:
“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
这句话是真实与荒诞的链接之语。
它多次出现在小说的细节角落,不管是似是真实的莫斯科,还是大师的作品中的罗马。它是耶稣死前说的话,是沃兰德撒旦感叹着对人们所说,是大师对一直在愧疚中无法解脱的本丢·彼拉多所说……
围绕着这句话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
怯懦之人:
大师富有才华,但他对于他的作品的所带来各种非议,他胆怯,宁愿逃入精神病院,所以不能得到光明。
本丢·彼拉多面对自己的错误,怯懦于承认事实,囿于愧疚,千年不得解脱。
勇敢之人:
玛格丽特深爱大师,为了追求爱情,勇敢地面对沃兰德,完成一项一项的可怕甚至难以忍受的任务。
耶舒阿面对总督的质问,死刑的判决,充满善意平静对待。
这四个人物构成了这部小说的骨架,相互支撑对比,传达了怯懦之罪的含义。然而作者的写作不仅仅止步于此。
怯懦是普通人的最大的缺陷。在现实的莫斯科作者刻画了群生百相,贪官污吏、众小市民,刻意将人们全部聚集在剧场中,上演一场真实与荒诞并存的戏剧。作者的想象力膨胀着,幽默与恐怖并存。其中的人们仿佛在一个熔炉里一样翻滚,金钱、利益是其中的催化剂。作者冰冷的笔触透露讽刺的意味,以虚构的荒诞反映现实,入木三分。
怯懦同样是作家的最大缺陷。与此同时,作者将较多的笔墨集中于莫文协这个组织,众多诗人、作家在其中。年轻诗人伊万,开篇即死亡的柏辽兹……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集合素材,反映现实,抨击现实中作家的怯懦——当局文化控制,作家们写作随风而动,迎合潮流,不敢言。
作者在写下这本书时生命已经走向终点,他或许带着愤怒说:“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或许带着希望说,“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我觉得两者兼有。
我在这本书的尾声中读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改变了自己:年轻诗人伊万,他从知识随着潮流写诗,赚取名声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这个故事的过程是荒诞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但是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于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改变,存在于作者对现实的透彻认识。
在那个文化专制的年代,作者不仅仅反映现实,揭露恶劣,更是呼唤改变,呼唤现实中的人们抛弃怯懦,勇敢发声。
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样读一个荒诞的故事?
寻找真实与荒诞的结合点,荒诞与真实不是绝对分离的两个极端,两者互相穿插,互为支撑,荒诞如同披着外衣的真实,揭开它,发现现实的脚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