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点读坛经: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点读坛经: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作者: 时光酿的蜜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19:45 被阅读0次

  《六祖坛经 般若品》中有这样一段: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第一句是对梵语的解释,“摩诃”意为“大”;“般若”可理解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大智慧’是因,‘到彼岸’是果。《心经》中有一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多’意为‘精进’,全句可理解为:按照大智慧不断精进就能到达彼岸,这样心里就无甚挂碍。

    ‘心行’有两种含义:1)直译为‘内心的体认或悟证’;2)详细理解,会发现‘心行’含有一个过程逻辑:心,即价值观有改变。价值观有改变,则动机会改变;动机一变,则态度会改变;态度一变,则行为会改变;行为一变,则结果会改变。这个逻辑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意识(价值观)的变革是人才管理与开发的始端,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大学》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口念心不行”,我们常看到整日念经的信佛人,但光是机械地念佛,不去悟佛理、行佛道,那都是妄想妄为!其实与其念佛,不如学佛。前段中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光说不练、知而不行,就像光是嘴巴念叨着各种食物,但不真正去吃,肚子还不是空空如也吗!

    明朝憨山德清诗云“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谈论说也徒然。”正是此意!

    “口念心不行”导致什么结果?“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语出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句中隐藏了一个逻辑:口念心不行,就是不悟;不悟,就导致见的都是实相,也即是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就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经》云“诸法空相”,我们所接触到一切有为法,均不是实的,都是虚的,如梦如幻般地时有时无、如露如电般地转瞬即逝。

    所以,把这个物质世界慢慢看虚的过程,就是修行人开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越来越豁达、人越来越解脱、人越来越愉悦、人越来越心净。

                                                                                          2017/2/12@撄宁斋

相关文章

  • 点读坛经: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六祖坛经 般若品》中有这样一段: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

  • 六祖坛经般若品学习

    什么是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台化、如露如电。 什么是摩诃? 是大、心量...

  • 见性——春来草自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

  • 如梦如幻——般若品第二

    六祖坛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如梦如幻: 有为法...

  • 问答撷录·功德

    功德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恒以念佛利...

  • 坚定信心,穿越迷执,走上心路!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开示大众“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

  • 《坛经》 阳子节选

    六祖坛经 行由品第一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弟子自...

  • 生活会意 四.「惜缘.随缘」

    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六祖坛经》 心体无常妙用,万缘尽...

  • 原来佛法也是蛮有趣的嘛

    今天晚上读了《坛经》的“行由品”,这次重读《坛经》,相比以前读它,轻松很多! 1.以前读它,总是忍不住要看看旁边的...

  • 美嫺读书笔记——《禅的智慧》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美嫺读到"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这里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读坛经: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sn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