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岁那年住了第一碗加了荷包蛋的泡面,十八岁炖了一锅汤,二十一岁这年可以烧出一整桌菜,即使在他乡,也总能尝出小时候的味道。
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气灶火。
万程返载,馋性千娇。胃和味蕾,总有一个,需要被治愈。
我18岁的时候来苏州念书,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被美食堆砌的城市。
即使在我们学校这样偏居一隅的地方,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美食都会准时地光临餐桌,我总是在周末的时候约上朋友,在人声鼎沸的餐厅吃饭、拍照、晒朋友圈。
令人惊喜的食物总是拥有姣好的外表,他们鲜沥的色彩会让你顿然生津,让你想要第一时间品尝到它的味道。于是我们频繁地聚会,约饭……结果就是,所有的女孩几乎都会在大学里干过一件叫“减肥”的蠢事。
毕业后的这些年,家人“一定要吃早饭”的劝告仿佛成了不变的闹钟,在早上某个点叫你起床,让你不情愿的挪步子到早餐店,买上一天的第一份口粮。我的早饭往往被袋装豆奶、梅菜包子和肯德基的10元套餐承包,袋装的豆浆也曾经让我一度厌恶甜味的饮料。
长大之后,人们开始喜欢将味蕾的满足归之于食物的样貌和来历,装修成异国风情的餐厅总要比家常饭馆贵上一两张毛爷爷。于是,在城市阑珊的灯光,酒足饭饱后嘴巴累了,路过某一个亮着灯的厨房,想念就会莫名其妙地冲上脑袋。对我来说,想念的尽头,是一种叫做“老米茶”的食物。
我的老家在南方小城的乡下,夏天的丝瓜藤会沿着小路边上的电线爬上屋顶,每家每户都还用着一种老式的灶台,最美味的老米茶,就诞生于此。我奶奶习惯早晨4点起床,用灶台炒上半小锅米,烧成老米茶。等我们起床的时候,老米茶温度刚好,能唤醒夏天最纯真的味道。
于是在某个早晨,我早早地爬起,准备自己连接一下这许久未尝的美味。炒米的香味在小小的厨房绰绰地蔓延,不知道为什么,暌违多年,我突然感到莫名地幸福。那是一种源自泥土深处,从种子开始散发的香气,它承礼过阳光也问候过风雨。在离家200公里的地方,这种香气熟悉而顽固,像一个巨大的爪子,将我抓回故乡的13岁盛夏,在院子里摆上矮桌,坐在小爬爬(矮凳子的一种叫法)上喝老米茶的时光。
数千年来,食物就是这样神奇地迁徙的吧。
起于美味的渴望,落于记忆的本能。
而对于美食,每个人都有着最有说服力的选择。
就像我对这无盐无油的最朴素的味道的热爱。
最后附上老米茶(炒米粥)的做法:
1.大米洗净晾干至无水滴出;
2.锅中不放油,放入大米用中小火炒,直到把大米炒成棕黄色;
3.另取一锅放入清水烧开,放入炒好的米烧开,转小火熬制粘稠,也可烧开后关火,老米茶的米汤也是非常好喝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