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爸爸在外地打长工,妈妈在本地打零工,平时都是奶奶在家看着我的时候多,所以我从小就和奶奶感情比较好,听到妈妈说奶奶的一些话,有时还告诉奶奶,听到奶奶说妈妈的的一些话,就基本不告诉妈妈,妈妈也知道我告诉奶奶,有时候还特意在我在她身边的时候说,好让我间接传话给奶奶听。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总听他们说的那些家长里短都熟悉了,也能听出来画外音了,无非就是当妈的觉得哪个孩子都好,长年能和妈生活在一起的却只有一个儿子的媳妇,还感觉不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婆媳关系即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都不好处理,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更何况我奶奶那岁数,自己的孩子一般一巴掌都数不过来,儿子、孙子差不了几岁。好在过去教育不发达,人们还有一些老传统没有丢,但也还好没学过什么《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总有一孝让你笑),大家都是没啥文化的老百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不用上纲上线,热热闹闹、乱七八糟才有烟火味。
一堆孩子之中,不管谁有多能瞎逼逼,也不用听他们说什么,只要看谁能和老人共同长时间生活在一起,谁就是孩子中付出最多的那一个,其他的都是扯蛋。默默付出的人往往不需要瞎逼逼。
过去古代的皇位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民间也有一句话叫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对于古代传统中国家庭来说,一家之长父母在的时候当然是父母做主,父母不在的时候当然是长子做主。
如果老大是长女,要么不嫁,要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中国旧社会都是男权社会,由男性亲戚主导,就像现在我总也搞不清“侄”和“外甥”、堂亲和表亲一样。
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堂亲就是一个大(祠)堂内,一个姓的兄弟,老大叫伯,老二叫仲、老三以后都可以叫叔、最小的叫季,从称呼就能看出长幼关系,这些从继承关系里看当然很重要
表(表有外表的意思,表示是外人)亲就是家族外的亲戚,如父亲方面的姑表亲,母亲方面的舅表亲、姨表亲,相对堂亲来说都是外人,长幼关系相对也不重要,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相对而言西方关系都是从自我角度考虑较多,称呼也相对简单,男的叫uncle、女的叫aunt,反正不差辈就行,我想现在包括我在内,还有些搞不懂怎么称呼亲戚关系的人,就学学西方吧,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
随着自己的岁数的增长,自己也成了长辈,也有人叫我叔叔、大爷、姨夫、舅舅了,我怎么称呼他们呢,当然当面叫大名是最好记住的,背后介绍亲属关系就有点犯难,什么外甥、侄子也不知道怎么分的,经过我媳妇N次嘲笑和N次百度搜索,我大概知道我和我媳妇兄弟家的孩子就叫侄子,姐妹家的孩子就叫外甥。
如果以后不能努力把自己活成大爷,那就好好当个大爷吧!能当上大爷也得感谢我妈没计划生育生了老二:我弟弟,我弟弟有了孩子,我才能当大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