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苗歌织锦美如画
文/于文明
驶出马迹塘高速路口,不久,一幅古色古香的景致悄然铺展在眼前——三塘街的牌楼,巍然挺立,如同一位穿越时空的历史信使,斗拱繁复交织,犹如织女的巧手编织,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熠熠生辉。石柱之上,双龙戏珠,腾云逐日,栩栩如生,引领着我们步入一个静谧而古朴的地方——花桥坪苗寨。这里,是我儿媳的娘家,生命的摇篮,一个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花桥坪苗寨,依山傍水,建筑群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与周围的山水景致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苗歌轻扬,chanmian悠长,回荡在山谷之间,时光在这里似乎变得缓慢,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古雅之中。苗寨东西走向,狭长、似一条彩链。有瑶族、回族、白族、汉族多民族混居。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小桥,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横跨在潺潺溪流之上。青石板桥面斑驳陆离,每一道痕迹都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霜。溪水清澈见底,欢快地流淌着,宛如大自然的精灵,在静谧中编织着千年的传说与秘密。岸边,垂柳依依,随风轻摆,她们以柔美的身姿,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眷恋,宛如羞涩的少女,在微风中低吟浅唱。
立于桥上,儿媳的家便在对岸静静守候。脚下是潺潺流水,耳畔是溪水轻吟,心中则是蓝天白云的倒影,还有那远处飘来的苗歌,空灵悠远,直击心灵的最深处。这一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仿佛被彻底隔绝,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澈透明,宛如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穿过儿媳童年记忆中的那座小桥,公路蜿蜒向前,两旁绿草如茵,牛羊悠闲地觅食,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跃然眼前。“春天,大地回暖,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草原,山谷间回荡着自然的乐章”。苗歌在蓝天之下自由飘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田园诗篇。这些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赞美,让人感受到苗寨人民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小桥流水烟火人家的田园生活,成为了花桥坪村苗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对苗寨人民勤劳智慧的肯定,是对和谐共生社会的生动诠释。 每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余晖如同细腻的绸缎,轻轻覆盖在这片田园之上,赋予其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壮美。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坐于儿媳家门口古朴的小桥之上,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拉长,彼此间的交谈声交织成一首温馨的生活交响曲。他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稻谷满仓、瓜果飘香。这些实实在在的收获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扩建家园还是子女的前程,都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他们还分享着家常里短的温馨与甜蜜,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亲家母很能干,很大气,左邻右舍有什么需要帮忙,她都很热心。岁月对她格外宽容,在她身上留下了雅致。积善之家,福泽绵长。她以贤良淑德之名,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家庭和社会,家里家外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儿媳也承袭了她的美德,温婉如玉,沉鱼落雁,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亲家母喜欢音乐,是乐队一名优秀的好鼓手,一天乐呵乐呵,脸上总是洋溢着一抹真诚的笑容,绚烂,那笑容如同晨曦初照,温暖而明媚。她很善良,信基督教,用心待人,用潜在的大爱唤醒人间的温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像花朵,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让人在不经意间沉醉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甜蜜与幸福。
花桥坪苗寨山清水秀,听着苗歌走进画卷,放慢脚步,听流水细语,轻扣着岁月的门扉,看炊烟袅袅,苗歌织锦,相映成趣,歌声悠扬回荡,唱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恬淡的赞歌。细品自然赋予的每一份细腻与温柔。那微风拂面的感觉,那花香扑鼻的芬芳,那溪水潺潺的旋律,都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
让心灵在这份宁静中得以沉淀,深刻领悟生活的本质。幸福并非源自外在物质的堆砌或社会地位的闪耀光环,而是源自内心的精神丰盈与生活和谐相融。每一缕的风、每一片云、每一声歌都是生活对我们的馈赠,都有非凡的生命力。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其实真正的幸福就是心灵深处那份最纯粹的满足与安宁,是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田园风光一样,简单而美好。
草于祁阳听风楼2024/11/12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