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三国演义》,今天读的是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只读了这一章就感到困倦。
这一章的内容我觉得很无聊,主要就是渲染曹操在围猎时如何嚣张,如何慢待汉献帝,以至于全情激愤,皇帝感到此时的曹操变了,不再是当初救驾的曹操,他害怕又愤怒,于是写了血诏给董国舅,要他在外面想办法除掉国贼曹操。
同时,一心忠于汉室的大臣们对曹操在围场的嚣张也非常不满,要不是刘备阻拦,关羽当时就想动手,董承、王子服、马腾等一干人也对曹操跋扈深恶痛绝,加上皇帝的血诏,一干人约定“为皇家救难扶灾”,还写了义状签了名。
多么熟悉的一幕!
几年前董卓专权,曹操是讨贼的一员,甚至称得上是中坚力量,多年以后,他却成了被讨伐的“国贼”!
为什么历史总是在重复呢?因为当时汉王朝的统治者汉献帝实在太弱了,因此他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汉朝末年,经过多年的内耗,皇帝早已经失去了对王国的实际控制,他们除了皇帝的名号,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而谁掌握了兵权,谁就真正拥有了话语权,不管是之前的何进、董卓,还是后来的曹操,都是如此。
即使董承等人的密谋真的能够成功,他们也只不过是再一次将整个国家拖入慌乱之中,皇帝也必然又一次被争抢。
此时的曹操是有资本嚣张的,连荀彧都劝他“行王霸之事”,不过曹操很清醒,他知道各路诸侯都对他虎视眈眈,轻易称王,说不定他马上就是下一个董卓。
这样清醒的人,大概率不会公然做出“身迎呼喝”之事,这样做岂不是给了各路诸侯一个勤王的好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