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孩子”是众多家长都羡慕的孩子,是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别人家孩子”是你不知道是谁,但一直在你耳边的“假想敌”,因为他填满了父母期望的眼光。
为什么家长都如此倾心于别人家孩子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别人家孩子”在家长眼里是什么样的:懂礼貌,听话,自觉性高,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等等,任何一个闪光点都是能够拿出来无限放大的。但“别人家孩子”就天生如此吗?答案显然易见。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差异都是后天成长过程显现出来的。
每一个闪耀的孩子背后绝对有在付出的家长。也许你会说我也在背后付出,为了孩子辛苦工作,为了孩子精心照顾他的生活,为了孩子不让他操一点心……那我想问你是不是常常说我这么辛苦的工作都是为了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如果是这样,那孩子是为了你在做着他可能并不情愿的事。
记得有家长问过孩子不愿意学习怎么办?不管教他什么都不愿意?
作为家长首先应当扪心自问一下,你学习了吗?你有在孩子面前营造学习氛围吗?你是否一边不耐烦的督促着孩子做这做那,而你瘫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刷着手机?
不爱学习的父母背后孩子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你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就一定要做到。
有一本我看了很多遍的书《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里有一个篇章是我尤其喜欢的,叫「跟着野生动物学育儿」。
文章里一开始介绍了一些在大自然中被野生动物父母养大的孩子,很显然,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动物父母的生存方式。
它们怎么做到的,大道至简——言传身教,再精简就是身教。
它们只会要求孩子做到它们自己能做到的事,甚至,它们并没有要求,它们亲身示范所有的事,它们先做出来,并且做好。如此而已。
然后,孩子们因为领会到这个本领的好处,所以自己主动去学习。
学得慢的小动物,并不会得到贬损和批评,也不会被拿来和“隔壁的孩子”比较。学的快的小动物,也不会得到热烈的赞美和优越感,因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
学得快和学得慢,对动物父母来说。并没有很大的不同。
而精于语言的人类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有语言,所以可以不用顾及是否“腰疼”,而站着说话。
因为有语言,所以可以对孩子提出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要求。靠想象力,而不是靠事实提出期待。
所以我们见到的爸爸妈妈,可以一边对自己的父母态度恶劣,一边骂孩子“进门不跟人打招呼,没有礼貌”,也可以一边眼睛不离手机,一边念叨孩子“从来不看书不学习”,还会看电视拖拖拉拉到二十四点之后,责怪身边的孩子“跟你说每天八点必须睡觉就是不听”。
跟“做”相比,“说”总是更容易的。说了之后,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是不听话,不努力,甚至藐视权威。
其实,不必说那么多。
如果希望孩子尊敬长辈有礼貌,对自己父母孝顺,有理就够了。
如果你每天有专门的时间读书,孩子怎么会对阅读没有兴趣?
如果你每天按时睡觉,孩子自然到点就困了。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所有看不见的触角,都在吸收着这个世界的信息,不断地模仿他们看到的,而不是他们听到的。
从心理学上讲。让一个人厌恶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不断要求他去做。
不是只有你有逆反心理,孩子也一样。
说了这么多,我们能从动物父母的身上学到更多做父母的艺术,下一次专门来跟大家分享动物父母身上的艺术。
(此段文字来源于树妈的出版作品《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许其中个别点触动到了你,“别人家孩子”的背后一定还有孩子心目中的“别人家父母”。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我们共同讨论的?有什么想要我们来讲述的成长故事?欢迎联系小编。
做父母也是一场修行,成长之路漫长,我们下一站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