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悠悠,网课的第五天已经结束,明天就是周六了,今天的网课结束后又接到马世贤组长的电话,说是7.8两个班级的网课明天开始也由我来带,因为周玉芳老师身孕在身,再加上直播设备不完善,所以学校上级要求我来上课了,我当然答应的很痛快,其实我也根本不惧怕这一节课,一个班级是上课,两个班级也是上课,无非就是人更多一点罢了,这是对同事的一份帮助,同样也是我这种性格内敛而又不愿尽藏锋芒,给自己展示的一个更大的平台。
虚拟的网课可以让更多的班级统筹起来,节约人力上课的成本,从团队上来说,消耗更少的人力资源却也达到了必要的目的和效果,这本身就是全面统筹的好处。但也从侧面反应了体制内能者多劳的不公平的一面,我就是那个能者。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够好,你会觉得这是上级的赏识和肯定,如果你的心态不够好,可能这对你来说就是痛苦和压力,其实人是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所以就更不会相信什么勤能补拙,多劳多得的鬼话,我从不相信自己深处的这个体制和圈子有多少的人性关怀和温暖,能给予我多少的关注和帮助,我只是这个巨大的社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从不受体制内他人言语和势力的蛊惑,这样的日子忙碌而清醒,我一直都不是那个最受追捧的人,也不是领导最厚爱的那一个人,但我一直都是那个最清醒最奋进的人,这一切就让学生的成绩来说话。
第二届图书馆杯的作品也终于发出来了,东乡文旅刊登了我的整篇文章,我自己又重新朗读了一遍,转发了朋友圈,也在简书上发表了一份,感觉很是亲切,收到很多人的点赞和肯定,总觉得这一届图书馆杯的水准在下降,里面的文章大多干枯而缺乏情感的绿意,没有深刻的思考和领悟,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都是粉饰太平空洞华丽的文字,让人感觉有一种倒退。
而且昨晚汪光海也来到了我的家,因为他的老婆待产,我们也在畅聊中得知了一些评奖的内幕,尤其是对于我的文章的评价,我感觉像是一个小学老师在评价他的学生的作文,凡此经历的种种,都让我有一种心灰意冷的失落感。
失落之一是因为第一名的文章却没有多少的阅读流量,更没有多少人的赏识和转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校主动转发了我的文章,马东升校长也转发了我的文章,一个民族有没有文化的底蕴很明显就能从他对敬惜纸字的程度上凸显出来,直到现在,我看阅读量还超不过1000,这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失落之二是因为这次征文比赛的举办纯粹是一场笑话,当然这是相比于广河的恒沁杯文学艺术大赛而言的,因为人家们都聘请了在文学中德隆望尊的大人物,而且拉了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来承办,一等奖的奖金就高达3000元,可是我们直到现在都没有个准确的消息到底发不发奖金,去年说是要给奖金,结果是个钢笔,怎么感觉是在打发小孩子一样,这样的待遇让人有一种不受待见的落寞感。
这样干旱而又荒芜的人文环境里一切诗意的浪漫都像是山坡上星星点点的野花一般,成不了什么气候,也开不出灿烂和缤纷,可能不经意间被鲁莽和愚昧的牛羊给啃噬掉也是常有的事情,我突然想到北上广的繁华和闪耀,那是因为人的繁华和闪耀。
同样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的这样一个偏僻遥远的小山村,如果没有本地人自省自发的认知,由内而外的成长,再多外来的帮扶,再多优秀的人才都会像是黄土高原水土一样都会因为天空中的风和雨的吹拂而不断的流失,流向更加宽阔的远方。
请尊重人才,敬惜人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