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1——善有真假”

《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1——善有真假”

作者: 涓涓细流_7589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18:50 被阅读0次

    董伟娟坚持分享2237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281(2023.10.22星期日)

        怎样才能“转命”?不但要改过,并且还要积善、积德。善事积的多了,自然能使坏的命变成好的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真善假善

        善有真善,有假善。有直的,有曲的;有不为人知的善,有广为人知的善;有得当的,有不得当的;有偏差的善,有正确的善;有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善,有小的善;有难行的,,有易行的。各种不同的情况,都必须深加分辨。

          如果只是一味地行善,却不自已去研究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自夸做了多少善事,积了多少功德,修行了多久,殊不知自己已经造了孽,这样往往变成白费苦心,一点都得不到利益。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中峰和尚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曰:“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

        因请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省查自己的起心动念。

    阳善与阴德

        行善而让别人知道,就是阳善;行善而不为他人获知,就是阴德。积了阴德,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至于阳善,只能享有广大的名望。

      半满之善

        从前有某姓人家的女子到佛寺去,想要布施却没有钱财,身上只有二文钱,就全部捐给寺院。寺院里的主持和尚亲自替她忏悔祈福。后来这个女子进入皇宫获得富贵,带着好几千的黄金到寺院里布施,但这个主持和尚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她做回向而已。

        她感到很疑惑,就请问住持说:“我以前只是布施二文钱,你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捐了几千黄金,您却不为我回向,这是什么原因呢?”住持师傅说:“你以前所布施的财物虽然较为微薄,但布施的心却非常地真诚,若不由我亲自替你忏悔祈福,就不足以报答你的这份功德。现在布施的财物虽然很丰厚,但你的诚意却不像以前那么恳切,叫人代为忏悔也就足够了。”

        这就是千金为半善,而二文却为满善的道理所在。

        道士钟离权想把炼丹的方法传授给吕洞宾,其中有一种将丹点在铁上会变成黄金的道术,可以用来救济世上贫苦的人。吕洞宾请问他说:“变成黄金以后,将来还会变回原先的铁吗?”钟离权回答说:“等到五百年以后,仍然会恢复原来的质地。”吕洞宾说:“这样就会害到五百年以后的人,这种事情我不愿意做!”钟离权听了告诉他说:“修学仙道要先积满三千件功德,就凭你这句话,三千件功德已经圆满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另一种说法。

          还有,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心里并不惦念着所行的善事,那么任凭你做什么样的善事,都能够功德圆满。假如心里老是念念不忘所做过的善事,纵然一生当中都非常勤勉地行善,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财来帮助别人,若能做到内布着能够布施的我,外不念接受布施的人,中不思所布施的财物,这三者完全不会放在心上,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三轮体空,也可以说是一心清净,不着任何痕迹。

          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纵然只是布施一斗谷子,也可以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田。虽然只是一文钱,也可以消掉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罪业。如果这个心还是念念不忘,那么纵然布施了万黄金,所得到的福报还是无法圆满。

        这又是另一种说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1——善有真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sj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