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心中有阳光,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遇机会,知把握,勇敢向前;遇困境,不怨怼,小心因应;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为人所害,反求诸己,宽宏原谅,不求报复。一 释迦佛光
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一 释迦佛光
【闲话家常】我们的心可以由小悲心变成大悲心,那我们的慈悲心也会由心量大变成心量小,本来“大慈悲”变成“小慈悲”,然后变成没有慈悲。我们不去控制的话,不是进,那就是退,我们正面的心会萎缩。你经常不去控制,任由它发展,(慈悲心)就会慢慢地萎缩了,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一 释迦佛光
丙申年丑月(腊月)初五禅师法语雾霾缘起,乃世人心。痴迷五欲,鼠目寸光。巧取豪夺,十恶行场。共业所致,别业各方。恶境现前,当自思量。缘何如此,再寻良方。广大善因,善缘日强。改变外境,缘起心房。净土现前,人们安康。烦恼缘起,才是道场。无有愚痴,贪爱不上。无有挂碍,嗔恚何样?成佛之后,正法弘扬。一 释迦佛光
【如何分善恶】答:自他顺心,自他有益,今后都好,或后来好,为善。
自他不顺心,自他有害,今后都不好,或今好后不好,是恶。
这些道理,要分别与自己经过的是非事实,自心决定,世间上称叫良心。
——能海上师《佛本师释迦牟尼颂(一) 》
学佛,不只是对死亡的寄托,也不是为了死后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看待人生。透过佛教的无常观,我们会明白,很多事情,虽美好,但不会持久。很多时候,虽然痛苦,但终究总会过去。所以,佛教的"无常"是人生最好的启示,让我们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观照。一 释迦佛光
「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纵使万圣万佛相继出世,亦不能稍变章程也。了此则自知见异思迁者,皆由心中无主,非受道法器之所致也。」《印光法师文钞》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原谅他人还不是佛,不是大菩萨,也不过都是些凡夫。凡夫和凡夫之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很可能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烦恼起来。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时时用智慧观照自己、观照他人,用慈悲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这样做,一定可以变得强大起来。一 释迦佛光
丙申年丑月(腊月)初五禅师法语信仰,分迷信和智信。迷信是盲目的信仰,经不起考验,随时都有可能失信。智信是先观察,后信仰,永远都不退失。佛陀很赞成第二者。目前许多佛教徒,还停留在烧香、拜佛、求保佑的层面上,这叫做信佛,不是学佛。真正的学佛,就要持戒律、修禅定、学智慧、度众生。一 释迦佛光
《一笑而过》
一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是素养;
二 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是大度;
三 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是豁达;
四 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的一笑,是智慧;
五 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是境界;
六 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是大气;
七 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是自信。一 释迦佛光
斩断希望与恐惧、喜爱与憎恶的连结,安住于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心的投影。— —顶果钦哲法王
丙申年丑月(腊月)初五禅师法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