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提出“故事力(叙事力)”被认为是决胜未来的一项重要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能力。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对一个人有哪些意义?又如何活出精彩的人生故事呢?
一、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无论是小矮人的故事还是《战争与和平》,故事是人类天生用来理解世界的工具。世界上存在没有汽车的伟大社会,却不存在不讲故事的社会。
这是美国科幻作家厄修拉·勒古恩认为故事对人类的意义,事实上,故事一直伴随着人类演进的历史。远古时期,每当夜幕降临,狩猎的人们回到洞穴,围坐在篝火旁,以叙事的方式讲述着一天的遭遇,或是惊心动魄的虎口逃生,或是洋洋得意的满载而归,故事成为人们激发情感共鸣,汇集部落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讲得不够过瘾,他们就在洞穴的岩壁上刻下脑中的记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岩刻壁画,每一幅都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呈现着古人亲历的情节,流淌着他们的情感密码。
认知科学家罗杰·尚克曾经说,人类生来就是理解故事的,而不是理解逻辑。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故事都是重要的认知事件,它将信息、知识、场景和情感等诸多因素融合成一个独特的、最容易被接受的全息“记忆包”存进大脑和人类历史,因此大多数的经历、知识和思想都是以故事的方式认知并呈现出来的。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当中蕴含着巨量的信息,只有我们以相同的频率和感受去解码,才能发掘所有的意义与真谛,更好地解读历史、理解世界,我们在故事中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二、在故事中激发共情
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所有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医学的核心课程外,还要上一门“叙事医学课”。学校的凯伦教授解释说,医生需要具备一项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如何更加全面地倾听病人的故事,在认知与阐释中进入到病患的角色,发现潜台词中隐藏的病理信息。学习过这门课程的大夫不会以固定而机械的方式询问“你哪里疼痛?”,而是询问“最近生活得怎么样?”等问题。通过这些看似与病情无关的问题,医生不仅可以敏锐地还原其生活场景,全面地评估病情,更重要的是这种叙事式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技术的冰冷与人性温度之间的鸿沟,让医患共情,更好地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对疾病与生死的认知不再只有恐惧与悲伤,与疾病共处同样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医学升华到有情义、有温度的层面。
其实我国中医“望闻问切”的医之纲领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维度的全息信道切入病人的疾患,理解疾病生成的来龙去脉,讲述健康与疾病博弈的故事。
三、在故事里审视人生
杨德昌导演曾说,自从电影发明后,人类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能在影视与文学作品当中看到多少种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就能够看到多少种生活的可能性,在喜剧或悲剧中都体验到千面人生。电影、小说、戏剧等都是被赋予特殊形式的人生,却包含着普适的人生体验,创作者努力寻求整治人生的方法,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洞察人生真谛。
故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沉浸在别人的故事当中时,一定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不同的故事,变化的只是场景,不变的是人性。所谓故事线,就是由一个个预置了程序的生活情节所组成,当你发现了自己生活的故事线,也许就会用一个编辑的视角重新编译和导演自己的人生。在当今物质丰富的年代更离不开故事的存在,从故事中找寻生活的深刻含义。
能够看懂故事也会讲故事的人都是洞察本质的高手,他们以类比的方式找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相通的逻辑,既能够从身边的故事中审视自己的生活,也能够把故事升华成一种叙事艺术,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