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还是哭着不肯说,妈妈就温柔地告诉他“那就等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吧”,然后耐心地等待孩子敞开心扉。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讲给妈妈听的时候,妈妈要耐心地聆听,成为孩子内心的“安心基地”。
同时要记得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谢谢你能告诉我”,或是“原来你正在为这件事烦恼啊,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
不是告诉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而是说“你觉得要怎么办才好”,或是提些建议“妈妈是这么觉得的”,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就能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虽说兄弟姐妹间的争吵许多都是孩子的问题,但如果频繁发生的话,父母也会变得很在意吧?
对于这个问题,还请爸爸妈妈要忍住,不要说多余的话,也不要介入其中。原因是,从兄弟姐妹间的争吵目的来看,不少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原田老师有两个女儿,她们之间相差6岁,也会吵架,例如抢玩具或是抢游戏机、意见不一致,等等。虽然理由各种各样,但原田老师基本上都不会介入。孩子们发现父母没有介入,就会自己去解决,几乎不会出现“姐姐××了”或是“妹妹××了”这种常有的“告密”。
原田老师认为,孩子们间的争吵并非完全是坏事。争吵是很重要的经验,孩子感受着不甘心、愤怒、讨厌的情绪,一边与对方冲突着,一边又能理解对方,很快就能原谅,然后又亲密起来。通过这些经验积累,孩子们逐渐就可以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所进步。
如果家里没有兄弟姐妹,通过增加与朋友或是其他人的交往,也可以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孩子在外面和朋友或者同学产生了分歧,甚至冲突,虽然他很气愤、难过,但这也是他成长的轨迹。
因为交往是孩子的问题,为了能让孩子自己解决,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心情表示共鸣,给出一些提议,比如“妈妈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做”之类的,给予孩子支持,鼓励他向朋友传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想要你把玩具还给我”“没有这本书我很不方便,你能还给我吗”之类的话,让孩子告诉对方自己的困扰。此时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好机会。
另外,孩子和朋友的关系亲密起来,互相去对方家里玩的机会也会增加。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比如去朋友家可以学习到这样的一些规则:
� 寒暄、把鞋子摆整齐等礼仪;
� 自己看着时间,决定什么时候回家;
� 表达心意,第一次去可以带去小礼物或是点心;
� 做了作业再玩。
以此为契机,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的小伙伴的父母取得联络,加深了解,彼此交换消息,共同思考、探讨教育话题,不仅使自己家的孩子受益,也能够共同教育孩子。
当然,不是要去迎合,或是盲从,而是要去思考对自己来说在育儿过程中最重视什么。在教育孩子中父母拥有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