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敬献哈达的礼仪

作者: 木北北 | 来源:发表于2022-06-14 23:58 被阅读0次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哈达是蒙古族“礼巾”之意,最早是宗教礼仪中虔诚地向神灵敬奉的一件珍贵供物,也是僧侣们互赠或向活佛敬献的礼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宗教界专用的供物,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礼物。

哈达的来历

“哈达”一词,蒙古语称“哈达噶”,一般认为,哈达由元代忽必烈传入西藏。1247年,萨迦法王八思巴随叔父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廷生活数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

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萨迦寺,并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据传,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一条哈达。这样,此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哈达与古代汉族“玉帛”中的“帛”类似。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大会天下诸侯,执玉帛与会者万国。中原的玉帛,“玉”字从王,应指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玉器,如琮、璜之类;“帛”字从白从巾,意为“白巾”,也意为“顶级丝巾”(因为帛字与伯字发音相同且都以白为声,而伯字从人从白,义为“兄弟排行第一”,则帛也是丝、麻、葛、毛诸多纤维织物中排行第一者,故有“顶级丝巾”之义)。

帛字中的“巾”,在汉语中指长方形的布。“玉帛”一词的本义是“在共尊帝王为家长的中华大家庭里(以玉表示),天下诸侯相互礼敬对方为兄长(以帛表示)”,引申义为“兄弟部族亲如一家”。

远古的“帛”在颜色、材料、形制、功能诸方面与现在所见藏族哈达相同,因此有理由认为藏族哈达的终极来源,可能就是远古的“帛”(藏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巧合的是,大禹的出生地四川省的汶川县,现今就居住着不少藏民)。

关于哈达的具体来源,现有多种考证。

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作为日常礼仪不可缺少的物品,并世代相传。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可见,献哈达有吉祥之意。

不同颜色哈达代表的意义

白色象征白云,蕴含着人间一切纯洁、善良、吉祥、美好的内容。

蓝色象征蓝天,代表着智慧、健康、永恒、平安和忠诚。

绿色象征河水,多用于繁荣、繁衍,希望。

黄色则象征大地,体现尊贵和至高无上,常用于宗教。

红色象征空行护法,包含一切美好、兴旺的意愿,请求保佑加持。

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

哈达的种类

哈达大体上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阿喜和素喜哈达又各分上中下三等。

有人把阿喜哈达的仿制品阿扎哈达单独作为一种,也有人把素喜哈达中的下等品索朗哈达(索达)单独作为一种。所谓内库哈达就是从皇家内库拿出来的特等哈达。这种哈达宽又长,而且质地优良。这种哈达边沿织纹为长城图案,面上织纹为八大祥徽和祝福词。哈达尼玛德勒即“化日呈祥”隐花哈达便是一种。

过去,市面上是买不到内库哈达的。与内库哈达相对应的是外库哈达,但是后来把外库哈达称作素喜哈达。

哈达的格式等级很多,一般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哈达有蓝、白两色“桑贝”哈达和黄绸哈达。蓝色哈达一般用于民间问候安康、转告举办某种请宴之礼仪之需,白哈达多用于老人祝寿和高规格的大型活动场合,而黄色哈达用于供奉庙宇、喇嘛之用。

哈达的使用

蒙古民族人士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由此,敬献哈达表示人们对佛的敬仰,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福,使用哈达的场合相当多。

红白喜事、迎来送往、致谢等等都能派上哈达的用场。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意思,当然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讲有访问式折叠法和敬献式折叠法。

献哈达根据辈分不同各有规矩。首先将哈达顺长对叠成四幅双楞,把双楞一边整齐地对着被献者。通常情况下,面对活佛、高僧、长辈要躬身俯首,双手捧献于其手中,或献于案上,或通过代理人员转献,对方还会将哈达回挂在献者的脖子上。

对晚辈则要将哈达披挂于对方颈项。而平辈间则略微躬身,将哈达献到对方手中,这时受者也应躬身双手承接,以表示恭敬和谢意。人们用这一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客人的欢迎和爱戴。在草原上,常看到献哈达时,主人双手捧着哈达,口中吟诵吉祥的祝词或唱着祝福的歌献上哈达,气氛十分祥和。

相关文章

  • 蒙古族敬献哈达的礼仪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

  • 圣洁的哈达

    哈达,是藏族人民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的必备品。哈达是藏族人民敬献给客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礼物,代表着吉祥,...

  • 门道文化:哈达:藏族“礼巾”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十九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在来往时最通行的一种礼...

  • 陪你一起去草原

    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草原上的人们要向尊贵的客人敬献哈达,为什么哈达的主色调是白色,蓝色和黄色。 来到草原,你就被蓝蓝的...

  • 荷兰游客眼中的西藏赛马节:被西藏传统文化吸引

    草原上一片沸腾——今年的赛马冠军产生了!藏族牧人们追着昂首阔步的夺冠头马,争着向并不相识的年轻骑手敬献哈达。人潮中...

  • 青藏高原

    打开中国地图,黄河挽起 长江,是藏族儿女敬献给 祖国的一支哈达,飘在神州九百 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昆仑山,唐古...

  • 诗――再回西藏

    西藏 是骑行在野牦牛背上的云 似漂空却连着大地 不曾高飞 . 西藏 是敬献在友人身上的哈达 似故人却还未熟悉 不想...

  • 右鱼|立心,求往圣绝学

    初春,坚冰融化的蒙古高原上,让我神往的色彩是苍天蓝,这蓝色像蒙古族人献给远方客人的蓝色哈达,像盛夏青草深处的...

  • 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两日游

    行程: D1:6:30临河峻峰华亭南区北门出发,约11:00到达【鄂尔多斯草原】,抵达后接受蒙古族下马酒及献哈达仪...

  • 《守》名词注解之蒙古族的丧葬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礼仪,经过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许多变化,加之各地自然、经济、文化条件不同,丧葬礼仪也不一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古族敬献哈达的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mt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