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英国一位导演决定跟踪拍摄一批出身不同的孩子,看看他们几十年后什么样,也看看出身会不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他选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
有农村和福利院的孩子,代表穷二代。
有工人、教师家庭的普通孩子。
也有来自上层社会的富二代。
此后每隔七年,导演都会找到那些孩子,真实记录他们的情况。
转眼,这部纪录片已经拍摄了49年,它非常真实地展现了这14个孩子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的样子和生活状态。
这部了不起的片子——《人生七年》最终证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大道难以估量,但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更让人吃惊。
让人沉思教育的重要性
从7岁到56岁,对人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这14个孩子里,绝大部分都延续了他们的阶层——7岁时的穷孩子,56岁依然穷。7岁的富二代,56岁还是富。
7岁的西蒙在福利院生活,喜欢打架,对大学没什么概念,对未来也没什么抱负。他是个私生子,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
7岁的西蒙小时候喜欢打架,不爱学习
21岁,他在一家冷冻食品厂打工,说自己应该不会在那里待很久,但28岁时他还在那里,并且已经有了5个孩子。
后来他离婚、再婚,一直做着司机、搬运工之类的工作,没有实现阶层跨越。
很久很久以后,开着叉车艰辛讨生活的西蒙才意识到:如果当初读书用功一点,现在应该会比较好。
年老的西蒙悔恨没有好好接受教育
而这个道理,富二代们7岁时就已经知道了。
高富帅三人组,从小就和其他孩子表现得非常不同,他们看报,弹钢琴,知道甲壳虫乐队,也大体了解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
富二代从小就拥有好的教育资源
之后,他们基本都沿着7岁时的规划走了下去,读很好的中学,接着进了牛津或者剑桥,毕业后做律师,娶妻生子,环游世界,过着上层社会的美好生活。
当然,看起来顺风顺水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付出。诚如富二代John所说:人们以为一切理所当然,却没看到他们挑灯夜战拼命读书的日子。
我们必须承认,绝大部分好的人生,都是经由努力获得的,富二代们也是如此。
富二代从小就懂得好的人生需要努力去得到
富二代之所以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努力的重要,并且能找准努力的正确方向。 而这是穷二代西蒙人到中年才悟出来的道理。等这个可怜的孩子明白过来,人生早已无法回头。
原生家庭的贫富差距,绝不仅仅在于物质,父母思想、见识、价值观上的贫穷,对孩子才是致命的。
穷人家孩子往往见识有限,想飞黄腾达,可惜有野心没章法,也没有合理的长远规划,乱扑腾一气之后,很容易又走上父母的老路。
而高层次家庭的孩子,基本从小被教育要努力,以及要如何努力,他们也会在父母身上清楚地看到通往高级人生的路径。而父母提供的良好教育资源、生活条件,更让他们如虎添翼。
英语启蒙学习从小开始
农二代的逆袭: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然,情况并不绝对。
在这部纪录片选中的14个孩子里,其中一个没有按套路走的是农二代尼克。
尼克生长在农村,自幼与牛羊为伴,每天走4英里去上学。他的学校,只有一个班级。
他有个聋哑人弟弟,整个村子就他们这两个小孩。
7岁的尼克十分羞涩。话不多,见识也不多。
7岁的尼克很害羞
14岁,他去了一所普通寄宿学校,依然特别羞涩,常把头埋在两腿间,不敢直面镜头。
21岁,他在牛津大学读物理,变得开朗大方,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和前两集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虽然他否认自己“取得了成功”,但纵观他的整个人生,考上牛津这件事,无疑是个重大逆袭点。
之后,他大学毕业,移民美国,一路晋升为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娶妻生子,后来虽然离婚,但又娶了肤白貌美气质佳的第二任老婆,十分恩爱。
尼克成为了一名教授
他是14人里面唯一一个打破阶级壁垒,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
从腼腆、内向、没见识、在泥巴里打滚的农村小孩,变成自信满满、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他是“知识改变的人生”的典型代表。
这其实也吻合了我们一贯的共识:一个孩子想改变命运,最大的法宝还是教育。
如果你是高文化素养的父母,你可能有无数办法让孩子成材。
但如果你没钱、没文化、没见识、没资源,又希望孩子摆脱原生家庭局限走向光明人生,你依然有个特别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让他好好学习。
实力不够观念凑。
有些孩子可能在家庭教育、生活资源等很多方面都欠缺,但只要父母重视学习,上升通道就会对他打开。
因为一个人后天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结果。如果家庭教育不给力,那么良好的社会教育可以作为有力补充。
所以,这部伟大的纪录片直白地回答了我们一直不太敢确定的命题:
1.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答:相当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
2. 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办?
答:好好学习,借力社会教育。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