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是我读刘以鬯先生的第一本书,也是2018年读过的五十多本书中最为惊艳的一本。读时还不知《酒徒》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初初翻阅,便一下被惊艳,意识流的游离状态描写人物却不乏逻辑的叙述故事。讲述一个屈服于现实,却不屈于自己的价值的作家用酒精麻痹自己,在黑暗中孤独苦苦挣扎的故事。作家被囚困,被束缚,酒精是他的解药亦是毒药。没有酒哪能成活,如何清醒地面对自我,如何清醒地面对这现实,作家还没有想好,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解脱。也正因如此,每日沉落每日醉酒,每日麻痹每日无奈,没有出口,找不到出路,被酒精困在环形的路上,兜兜转转始终在原地打转。
他在酒后吐出太多真话,平日无法说,这本书也是如此。无论在哪个年代,想必都有酒徒,能不忘却自己理想的,便能称为英雄,即使溺死酒坛,也谈得上死得壮烈。《酒徒》既是批判,也是反省,既是绝望,也是希望。文人在社会总是有着愤懑的情绪,自我的抒发却也不能清醒地做到,如此矛盾又如此正常。在一个现代都市里写着四毫子武侠小说的文人与传统文人又有何不同,与现在的我们又有何不同,不过是时代变了,但写四毫子武侠小说的人没有变。刘先生提及自己为何写《酒徒》他说是为了在忘掉自己的时候寻回自己。能用喝酒来麻痹自己,说明还没有完全麻痹。仍记得不能以清醒的意识与状态来面对生活,这是究竟生活的不幸亦或是作为人的不幸?时不时看看自己已经麻木了吗?还需要用酒精来迷惑自己吗?是否习惯了屈服,是否习惯了“写四毫子”小说?每每看《酒徒》不仅是一种唤醒,也是一种警觉。唤醒自我内的知觉,警示自己将要迷失的内心。
去年正巧赶上刘先生百年时放映《刘以鬯:1918 | 他们在岛屿写作》,刘先生实在太可爱。他是不喜欢喝酒的,却写下了溺在酒缸里的酒徒。刘先生所在香港时代,也造就了《酒徒》。刘先生是个极有原则的人,认定的理绝不改,曾经几次拒绝过各主编的建议,他这样耿直的性格得罪不少人,生活也曾困难过。刘先生也是一位敢于冒险的冒险家,不仅是在一日的思考后果决去往新加坡就任,也是致力于有新意的小说上的冒险。在影片的结尾他说“新式小说,不一定是好的小说。可是我自己坚决地相信,好的小说,一定要有新的意味。”深以为然。
《酒徒》摘文
l 现代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只有运用横断面的方法去探求个人心灵的飘忽,心理的幻变并捕捉思想的意向,才能真切地、完全地、确实地表现这个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精神。写实主义所采用的技巧与表现方式,都不能做到完全的地步,虽不至于背离事实,但也只能局限在外在的浮面的描写。
l 我们目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苦闷的时代,人生变成了“善与恶的战场”,潜意识对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较外在的环境所能寄予他的大得多。
l 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推开窗,雨滴在窗外的树枝上霎眼。
l 烟圈随风而逝。屋角的空间,放着一瓶忧郁和一方块空气。
l 眼睛开始旅行于光的图案中,哲学家的探险也无法从人体的内部找到宝藏。音符又以步兵的姿态进入耳朵:“烟入汝眼”,黑人的嗓音有着磁性的魅力。如果占士甸还活着,他会放弃赛车而跳扭腰舞吗?
l 万马奔腾于椭圆形中,对街的屋脊上,有北风频打呵欠。
l 灯光如小偷版隐匿于灯罩背后,黝黯的迷漫中,无需胆量,即会产生浪漫的怀思。
l 香港这个地方,解下佩刀沽酒的朋友不多。
l 当李太白喝醉时,太阳是蓝色的。当史特拉文斯基喝醉时,月亮失去圆形。
l 我并不是我们为什么要生;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一定要死的。
l 感情就是这样一种没有用的东西,犹如冰块,遇热就融。
l 希望是烛台,划火点燃,照得怯虚的目光摇晃不已。
l 借来的爱情,只是无色无臭无形的一团,游弋在黑暗中,与黑暗无异。
l 我已极感疲惫,渴望做一个遁世者而不可得,走进一家灯光黝黯的咖啡店,坐在角隅处,呼吸霉菜味的空气。向侍者要一杯酒,市侩的笑声犹如野猫在半夜摔碎瓷瓶。
l 文学是一种创造,企图在传统中追求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理想,如论怎样热情,也不会获得显著的成就。现实主义早已落伍,甚至福楼拜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手边有复音的合奏,丰富的调色板,各种各样的媒介……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内在的原则;(二)事物的灵魂;(三)情节的思想。福楼拜是现实主义大师,他的话当然不会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现实主义的单方面发展,绝对无法把握全面的生活发展,因此,连契诃夫也会感慨地说出这样地话了:我们的灵魂空洞得可以当作皮球踢!
l 现实小说家应该死去了,现代小说家必须追求人类的内在真实。
l 空气凝结成固体,正当行人走进黑森林的时候。思想是稻草,突然忘记昨日的风雨以及逝去的蝉鸣;但见女巫爬上天梯,欲望企图登陆月球。两个孤独的旅客相遇于雨夜的凉亭,结果下了一局象棋。影子压在无名的石头上,石头出汗。春天躲在墙角,正在谛听踩在云层上足音。
l 文学是一种苦役,真正爱好文学的人都是孤独的。
l 狂热不是营养素,饥饿却无法伸展其长臂。
l 没有理想。没有希望。没有雄心。没有悲哀。没有警惕。
l 文学与艺术,在功利主义者的心目中,只是一层包着毒素的糖衣。
l 霓虹灯射出太多的颜色,使摩肩擦背的行人们都嗅到焦味。是感情焦了,抑或幻梦?柏油路上的汽车疾如飞箭;玩倦了的有钱人急于寻求拖鞋里的闲情。我是有家归不得的人,只想购买麻痹。
l 不易理喻并非不可理喻。诗人具有选择的自由。
l 今后的文艺工作者,在表现时代思想与感情时,必须放弃表面临摹,进而做内心的探险。
l 作家在革命时代的最大任务应该是表现时代,反映时代,刻画处于这一时代的人物的内心,并对精神世界做大胆的探险。时代与环境给予作家的责任,绝不是歌颂爱情。
l 一棵树的倔强敌不过流水的悠悠。幽恨在黑暗中被自己恐吓了。神秘的航程,连夜月也找不到心灵的舞蹈。
l 世界等于一只巨大的万花筒,转过来,转过去,都有不同的零乱。
l 历史的点与线,杨露脸上的1234。月亮只有一种颜色,酒与清水并无分别。
l 电灯扭熄时,黑暗成为一切的主宰。
l 国语电影如果真想求进步的话,首先,制片家必须放弃所谓“生意眼”;其次,认识剧本的重要性;第三,打倒明星制度;第四,扬弃投机取巧的念头,不拍陈腔滥调的民间故事;第五,不以新艺综合体及日本彩色作为刺激票房纪录的法宝;第六,以集体创作的方式撰写具有民族精神而朴实无华的剧本。你要知道,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
l 制片家如果专在四毫小说中寻找材料的话,电影不但不会进步,而且会进入死巷。
l 如果没有真正的批评家出现,中国文艺是不会复兴的。
l 制片家的唯利是图固然阻止了佳片的出现;但是影片人不能起督导作用,也是港片水准低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l 如果影评人根本不知电影是为何物的话,谁还能负起督导的责任?
l 电车在唱歌。霓虹灯以强烈的光芒强迫路人注意。有苍蝇停在我的鼻尖上,但春夜仍寒。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一只夏日的动物怎样熬过隆冬。
l 梦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梦是猩猩笔底的素描。梦是神话的儿子。梦是幻想的碎片。梦是虚妄。
l 文字是一种语言,而语言却是思想的奴隶。
l 人类多数是愚昧的,都在庸俗的闹剧中扮演小丑。
l 一切静止的东西都有合理的安排,唯人类的行为经常不合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