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地铁站出来,遇见一女子不住的狂笑,因旁边路上也有人在走着,一时分辩不出是她在自己大笑还是和人有互动,但那笑声明显大得有些夸张,有些不自然。一开始她走在我前面,见她不住的回头并四处张望,然后俯身大笑,而先前她身旁较近的那个人和她的距离远了一些,我初步断定她是自己在笑。尽管是笑着,但如此放肆地大笑还是明显和周围环境极不协调,我谨慎的关注着她的动向并保持着距离,主要是怕她有什么过激行为,在她走到路的边上时,我则加快了步伐超过了她,仍然能间断地听到她的笑声,虽听不出明显的悲伤,但那笑声怎么听着都觉得有些不正常,果然在我走远后不久,便注意到有路人似乎在围观着什么,回头看到那女子己经躺倒在地上,我停下片刻远远的看了一会,只见那女子已经此时己经坐起来了,双手不住地拍打着自己的膝盖部位,从远处看,这姿势无论怎么看都应该是悲到极致的痛苦状。此时我看不清也听不到她是哭是笑,但我猜想她应该还是在大笑着,那是什么让她走入了这样极端的状态?
我不是个爱看热闹的人,只短暂的驻足一会便匆匆离开了,愿她能得到人友善的照顾。
一边走着一边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小说《头等舱》,最开始是在十点读书上看到这本书的解读,当时觉得这个故事还不错,比较吸引人,于是在看了几章拆解后,我便找来电子书看完了全文,这类书看着不费脑,书的内容也不算多,所以很快就看完了。其实看全文并不比看拆解版感受更深刻,也许浓缩的都是精华,相对情感也更激烈一些,而全书看完反倒很多会被淡化,我只记得最后作者提到她写这个故事只是源于内心的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代(七、八十年代)女大学生在毕业三十年之后有如此多的“疯妇”?在她看来,只有遭受极端不幸的人才会疯,而不曾想过二十年后身边却有好几个彻底疯了或者近于疯了。她不由得去思考昔日的那些女神们是怎么从风光无限的华丽人生掉到黑暗疯狂的深渊里去的:那么优秀的人怎么会疯呢?
没有一块石头或者一朵石头之上的云是寻常的,没有一个白昼和白昼之后的夜晚是寻常的。总之,没有一个存在,没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寻常的。
小说的四位女人公:周蜜、李小贞、李晓枫和梅兰花代表的是七零后,曾经是那个时代里最优秀的女性,她们中的大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里的第一代职业金领。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大学录取率是极低的,而能读上重点大学外文系的女生绝对是万里挑一,这帮女生当年的存在犹如天神,光茫四射,让周围大部分人自惭形秽,但这一切在二十年后土崩瓦解,许多貌似不经意的人生选择一步一步把“周蜜”(小说中疯掉的那个人)们逼上了“崩溃”这条路。
书中作者给她们安排了貌似不错的退路,疯了被送回小城的周蜜有老杨,胖而懦弱的资深女记者遇上了风口等,但真实的生活却要比这残酷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