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坐公交车,遇到有老人急急忙忙从后门上车,车上的乘客对老人说,“从后门上车很危险!”,我心想,这个乘客劝的是,这是委婉的告诉老人你这样从后门上车是不对的。没想到老人没好气地说,“不从后门上的话赶不上车,司机不停!”我转念一想,这确实说的有道理,不要说老人,作为年轻人我自己就有多次这种体验,司机不等人或者不愿意多等,经常撇下乘客直接开走,有时甚至提前招手也没用。更何况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司机对乘车的老人是“不耐烦”甚至“厌恶”的。笔者就常见司机看到要上车的步履蹒跚的老人,显露厌恶的神情,有时更是恶语相向。到站远远看到一个老人招手等车,往往不进站直接开走。有时,公交车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增加效率,往往压缩公交车进站和离站时间,乘客上车或下车动作还未结束就启动离站,导致身体被门夹住或者摔倒等事故频发。同时,公交站边的老人对于福州的公交车司机,往往评价负面,更有随时被“拒载”的心理准备,有时候甚至手握石头等公交。这种矛盾还会“外溢”,表现在公交进站,乘客上车时,老人往往“横冲直撞”,卯足了劲先人一步挤上车,全然不顾排队的其它乘客的感受。笔者曾有体验,一次上车时,身后的大妈挤上来,一边用胳膊肘将我“格”开,一边自己抢先登上车门,尽管此时车内的乘客寥寥无几……
多年来,这种公交司机与老人的矛盾现象并没有改观,而是愈演愈烈。据了解某些福州公交公司对车队司机进行业务考核管理,从规定时间的载客趟次及强度,到夏季空调的使用都有效率上的考量。据说福州的某些公交公司对夏季公交车空调的使用有一定限额,用多了司机要自掏腰包,节省了可与公交公司分成。这似乎解释了有时公交车司机不按规定开空调或者延迟开空调的原因。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设施,它的核心的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了兼顾效率,政府将城市的公交服务外包给公交公司运营从而市场化。但这种服务并没有改变其公益性质。而当公交公司的某些规定引起公交乘坐秩序的失范并有尖锐化的倾向时,我们就不得不重视市场化的管理与社会的公共利益形成的一系列矛盾。这个矛盾逐渐外化为公交公司的盈利性与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的矛盾、公交车司机与公交公司的矛盾、老年乘客与公交司机的矛盾、其它乘客与老年乘客的矛盾等诸种矛盾。这些矛盾因市场主体的某些管理措施而起,并导致公共秩序的失序倾向或者当事群众的消极选择或道德风险,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用行政的或经济的手段介入来扭转这一局面。消除上述矛盾扩大化的倾向,更好的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初衷。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是考验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试金石。
当然,在此过程中,公交公司和乘客甚至路人等相关利益方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作为乘客,我们应从我做起,主动维护乘车秩序和社会的公序良俗。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排队。笔者自许日常严格遵守排队纪律,平常看到插队往往义愤填膺。但到上个月去意大利旅游,就遇到没有严格的排队意识的尴尬。一个没有严格固定停车点的旅游区的公交开过来,笔者下意识地跑向车门,却全然忘了当时景区的游客其实已经自发地排好了队,只是这个队伍看上去并不是很整齐。后来笔者极为尴尬地走到队伍后面乖乖排队。可见,发达社会有序乘车的意识已内化,变成日常公共生活的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不仅如此,他们认为维护公共秩序人人有责。笔者在意大利山城阿玛尔菲旅游期间,在峭壁也似的盘山公路上行走,曾遇一个骑电动摩托车的人在路边停好车,然后上前提醒我们不要靠山的这边(右边)行走,而要在左边靠近崖边有护栏的地方行走,因为后面的汽车很可能刚拐过弯来看不见,容易发生事故。他骑得很慢,这件事本跟他没有关系,他只不过是一个路人,但作为当地的一份子,他主动前来问好并提醒,作为游客我当时很感动。
而作为公交公司,我们要问的是,出台的这种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是否真的“经济”。短时间内,是可能提高载客的效率和节省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呢?乘客和社会的负面评价不说,上下车造成事故要赔偿损失。有时,因乘客情绪激动而造成事故更是不堪设想……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代表,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和形象,人们往往通过公交、公厕、行政办事效率等方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近年来,福州公交通过不断开辟新路,扩大城区覆盖面,在年均增量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通过油汽迭代,并向纯电动发展,可以说,福州公交的发展走在全国大中省市的前列,这些成绩我们有目共睹,希望在硬件提升的同时,相应的“软件”也来个飞跃,愿福州公交事业蒸蒸日上,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