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恢复,君子必能复见天日,复卦上坤反象即天,恢复正道,必天翻地覆,故继之<天雷无妄>。
妄,虚假也,无妄乃至诚无伪,天理本然之意。下震为<行>,上乾为<天>,君子动而刚健不息,心存至诚,行动合乎天道,而不以私欲,行而不妄,故卦名<无妄>。天体之行,自然有序,不会妄动。天下震动,万物遭殃,处大震之时,人才能感觉生命之弱小无助,生命无望(无保障、无希望),亦是“无妄”。(太史公在史记中称无妄为无望),即应此情。
<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六二、九五中正而应,下震为行,上乾为健,中正而健行,天之道也,天道无妄行,故曰<无妄>。九五刚中有应,乾天之健,六二上应而行,故曰<元亨>。上互巽为利,九四失正,纠正则得下互卦<坤>,坤德在<贞>,合则利贞。此卦之元亨,利贞与乾卦不同,中有逗号相隔,何故?乾卦之元亨利贞为乾德一体,此则需纠正中爻九四,九四不纠正不能见<坤>之贞德,故<元亨>,<利贞>不在一体,不正不变则不能见。
九四、上九失正,故曰<其匪正>。正则上卦成<坎>,坎为<多眚>,合则<其匪正有眚>。正则为<多眚>,不正则暗藏<眚>,故曰<有眚>。
上互巽为利。九五六二中正而应,九五刚爻,可动,动而下行,九四阻之,不能下行,六二虽阴,处震动之中,亦能上行(往),六三阻之,亦不能往,合则<不利有攸往>。见利而行,阻而不能达,有利不能取,往而无功,动而不能行,故曰<不利有攸往>。彖曰:<天命不佑,行矣哉?>,九四在天,六三在命,且位皆不正,六二、九五之行分别被六三、九四之<天、命>所阻,上行不能应和,故曰<天命不佑>,卦象如此,毫无办法。<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大亨通是因为九五六二之正应(乾天与其长子正应),又为王与士中正而应,天下当然亨通,此致亨之道也。六三、九四不正而阻,此坏亨之人也(彼亦天命所在,天理所示如此)。
<初九,无妄,往吉。>
初九位正,处下震之下阳,震为动,阳又主动,上虽无应,但六二六三阴爻不阻阳爻之行,初九能上(往)。初九得正而行,故曰<无妄>,行而正,故<吉>。合则<无妄,往吉>。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
九四失正,正则下互为<坤>,坤为地,六二处震木之中,以木破土(木在土下),<耕>也。今下互是艮非坤(地),田尚未成也(艮山还未推平),六二又在大离目之中,田尚未成而望收获,妄想矣。六二在下互艮,艮为手,下震为木,震反象为巽,巽亦为木,为<利>,震为蕃鲜,为反生,震尚在蕃鲜(生长)、反生(往下扎根),非巽(未见利),下互艮手,下采震木,巽之<不果>尚隐于震后,暂时还不能展望丰收之景,还必须努力<耕>田。
下震为木,上互巽为<不果>之木(巽为草,草只结草籽,不结果),为草木茂盛之地,六二震木破土,即<菑>(垦荒)。今田尚未成,故曰<不菑畬>(畬,熟地)。六二紧邻上互巽之利,<利>已见,且与九五中正而应,六二之动,乃正行也,六二之往,能近利也,故曰<则利有攸往>。地,能生草木,垦荒成田,勤于耕种,终有收获,<利有攸往>也。不耕而思获,不菑而得畬,妄想也。
妄想:
坎为心病,眼大腹大而得大心病,是<妄想>所致。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六三在<天命>之下,震<道>之上,天无妄行,故曰<无妄>。六三不正而行(居下震之极,有行过头之意),是为<妄行>,妄行则必有咎,六三失正,纠正则下卦得<离>,离下伏坎,坎为<多眚>,喻<灾>,故曰<无妄之灾>,勿妄行致灾之意(之:至,至于)。
无妄而致灾,必有其因,自身不正所致也。三爻为多凶之地,凶而动(下震之极),岂能无灾。三处上下两卦之分际,可上可下,故曰<或>,六三处上互巽之下,巽为绳,九四失正,正则下互为坤,坤为牛,牛有绳,则为<系之牛>。六三在下震之上,
震为<行>,为长子(喻人),合则<行人>。六三在下互艮,艮为手,喻<得>,合则<行人之得>。变卦下互坤为邑,下震为长子之<人>,合则<邑人>。六三在人爻之位,故也可称<人>。六三在<大腹之离>之中,六三失正,不正必隐藏凶咎,咎在何处?离隐坎,坎为多眚,喻<灾>,六三处隐藏之灾祸之中。九四失正,正则下互艮变坤,坤为邑,合六三之人(爻),即<邑人>,邑人隐藏灾祸,即<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牛绳脱(巽为倒兑,兑为说,通脱),行人得,全因九四不正,正则牛见(得坤)。
<九四,可贞,无咎。>
九四不正,正则得下互坤,坤德<贞>,九四在上互巽之中,巽顺而中,<可>也,故曰<可贞>。九四能巽(逊)而顺,故<无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五在上乾,乾为圆,为大。九五又在上互巽之上,巽为多白眼,大眼圆睁,下震而动,是眼珠上翻之象,眼睛上翻,难以看(望)物,是为眼疾。九五中正,中正必不妄,故曰<无妄>,无妄而得此眼疾,是为<无妄之疾>,即<无(不能)望之疾>(眼疾)。上互巽为草,下互艮为小石,巽性顺,艮性止,顺而止,是<药>之性也,此药在大离(目)之中,是眼已有药,无需他药,故曰<勿药>。大离(目),是睁大眼往上翻所造成,上艮止、下震动,即不翻也,下震覆视亦艮(止),不震即兑(反象),
大目下震,即往上翻眼珠,兑即悦,喜悦也,故曰<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九、六三不正之应,六三能上行(处震之上),上九不能下行,故曰<无(勿)妄行>。上九所应之六三失正,正则下卦变离,离隐坎,坎即<多眚>。
今是离非坎,故不能言<多眚>,只可曰<有眚>,隐藏<眚>也。上九不能下(九五阻之),利在上互巽,与上九无关系,故曰<无攸利>。
上九不在巽(利)中,故无攸利。
天地不妄行,天下之凶灾,亦无妄至,所至者,因自身不正尔。
初九,行而无阻,故<往(外)吉>。
六二中正,勤劳垦荒种植,期望丰收,是正确之望,六二不在巽利之中,但已在大离目之中,可以望见,故<利有攸往>。
六三不正而行,他人牵牛(下互艮为手),邑人受灾。九四因不正而亦受牵连,此灾不可谓妄至,谁叫自己行为不正。
九四能巽(逊)顺而正(下互艮之上),改正则得坤(贞),故<可贞>,可以改正,才能<无咎>。
九五中正,只因常常翻眼看天(下大离目、上乾天),为观察天气变化,以利农时(<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见注1),是农耕社会之首领,黄帝、帝尧等是也,瞪大眼观天而致眼疾,天必佑之,大离目之中已藏药石(是卦中本有之物),天赐良药,上乾为天,下互艮为手(得),<得之于天>,勿须再假他药,不再翻眼<下震变兑(悦)>,病即痊愈,非真有疾也。
上九不能下行,故诫之<无(勿)妄行>,下大离暗藏大坎之<眚>也,远离巽利(不在巽中),无攸利。
无妄卦,即开垦之道。不耕不得食,不垦不得田,违此天理,剥削劳动人民者,终有<无妄之灾>。
无妄卦所取用之象:
乾:天
坤:牛、邑、畲(田)、地
震:雷、动(耕、菑)
巽:利、顺(逊)、绳(系)、草木
坎:多眚
艮:手(获、得)、止、骨、石(药)
兑:喜
注1: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历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与历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处于观象授时时期,直到战国初公元前427年发明《殷历》“甲寅元”(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这与西方天文学有很大不同。
1.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古人形成了“日”与“年”的时间概念。太阳东升西落,一个白天一个夜晚合为一日。中国古代最主要纪日方法是干支法,即运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甲子循环纪日。早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有“己巳卜,庚雨”“乙卯卜,翌丙羽”之辞。据可靠资料,公元前720年,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近三千年,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过,成为世界上迄今所知最长的纪日文字记载。
古人立竿测景(影),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夜晚最长。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白昼最长,每年春夏秋冬循环一次。《尚书·尧典》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表明夏商时期古人已确定回归年长度为366日,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称为一“岁”)。至迟到春秋时期,后人更加精确测定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日。
历史上采用过的纪年方法有王位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自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到民国(1911年),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一直并用,如1912年壬子(干支纪年),是民国元年。
2.月相的变化使先民掌握了时间长度“月”。至迟到春秋时期观测出月相从满月(望)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53日。12个月约为354日,与回归年365又1/4日相差11日强。每三年差33日多,超过一个月。古人为调配月与回归年的长度,采用了“置闰”的方法,保证月份与季节的相应。春秋时期,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律。调配年、月、日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频繁改历的原因。
3.古人观恒星,北极与北斗总是联系在一起,以此定方位、定季节时令。北极星代表正北方向。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转动。《鹖冠子·环流》所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人很早发现四季交替与北斗七星运行有必然联系。
二十八宿在黄道带附近,日月五星穿梭于其间。古人用角度表示二十八星宿的距离,并以此来确定太阳、月亮、五星的位置。《汉书·律历志·距度》所载是春秋时期的天象数据,见下图张氏星历表(见【表二】)外圈二十八宿名称上方的数字。每过一天,二十八宿便向西运行一度。每过一月,二十八宿向西行约三十度。
古人通过“观象授时”,至战国时已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一套农事历,指导农耕生产,每一节气均与二十八宿、北斗的运行、土圭测影长度、各地物候相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