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第五”内容简介
定慧是禅宗第一法门,坐禅便是第二法门。
坐禅第五,内容不多,文字也非常少。
既然题目叫坐禅,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坐禅。
六祖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首先强调了三种错误的坐禅方式。
他说我这个法门的坐禅,第一不能着心,第二不能着静,第三也不是坐着不动。
为什么不让着心?
因为心念本身就是虚妄的,妄想如露如幻,时时变化,所以,心念是无法停留的。
为什么不能着净?因为人的本性清净。为什么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呢?因为妄念作祟的原因,妄念蒙蔽了人的真如本性。
如果没有妄想,本性自性清净。如果执着于清静,反而成了妄想清净。清净本是没有形象的,由于妄想,却非要建立一个清净,认为建立一个清净的相才是坐禅的根本的人,反而不能够看到本性清净,却被一个净字儿束缚。
第三种情况,坐禅也不是坐着不动。
真正的不动,真正的坐禅,是看见一切人的时候,看不到对方的是非,善恶、过患,这才是自性不动。
迷人的身体虽然不动,但是张嘴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便与佛道相违背。
那么,什么叫坐禅呢?
面对外界的所有善恶境界。心念没有随之起伏变化,叫做坐,看见自己内在的清净,心不动摇。叫做禅。
什么叫做禅定?
对外远离事物世界的各种相,叫做禅。
内心不乱,叫做定。
对外如果执着于事物的各种形象,内心便会大乱。对外若远离事物的各种形象表象,内心就不会紊乱。
人的本性是自我清净、自性安定的。之所以起变化,是因为看见外在的境界,受到外在境界的影响,内心因此紊乱。
如果看见所有的外在境界,心都能做到不乱,也就是常言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才是真正的禅真正的定。
所以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叫做禅定。
菩萨戒经说,“我本元自性清净”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一个心念中,看见自己的清净本性。自修自渡,自成佛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