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天读《孟子》之五三

每天读《孟子》之五三

作者: 像话读书爻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06:38 被阅读0次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大意是,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白这两者的道理而执着地坚持;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这两者;乐的实质,就是从这两者中得到快乐,快乐由此而生,快乐一产生就不可遏止了。快乐不可遏止,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仁义智礼乐,说的真的很好。

所谓的“仁”的实质,确确实实来源于家庭家族侍奉老人亲人。我与哥哥经常交流讨论,乞讨者在自己索要来的“干粮”中找一份柔软些的给父母吃,孝心远远胜过其它人的言行举止形式主义。为人子女者“久病床前一碗水,胜过墓前万吨灰”,想必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应该也是为了对比人的言行,为的是引导人“孝且顺”。

所谓“义”的实质,触类旁通类似于从小到大长幼顺从兄长“有序”坚持开始。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兄友弟恭”、“姐友妹恭”、“长辈值得尊重在先,晚辈顺从在后”。走出自己的家庭家族之后,才会有礼貌的尊重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才会不至于不懂感恩只是调皮捣蛋“散漫心”,再到放荡不羁或者是油嘴滑舌不懂世事没有规矩。

所谓“智”的实质,当然那就是家庭教育修身养性是基础。能够深思熟虑到孝道之仁是真正的“仁”和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中规中矩是“义之端”,学懂弄痛这两种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实实在在做实并持之以恒是真聪明。

所谓“礼”的实质,那就是言行举止把握“度”恰当地调整“仁与义”。恰如我们做人做事,生活需要仪式感一样,无论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务实的务虚的,都得紧紧围绕“度”的学习调节和程序与流程来展开。其实,还是一个自尊自爱并相互尊重并相处融洽的问题。

所谓的“乐”的实质,就是在“仁与义”的践行之间体验并体会。对待亲人爱人,付出真的是幸福感的源泉是价值感的体现,付出意味着能力挥发。人之初心人性美,当然会有成功感,快乐是自己心甘情愿付出之后的快乐之源,一旦源源不断不可遏制,欣欣然“手舞足蹈”甚至有的时候会印象深刻刻骨铭心。

仁义、智、礼乐,分明是“先德后道德道经”。

相关文章

  • 每天读《孟子》之五三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

  • 每天读《诗经》之五三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俴驷孔群,厹...

  • 每天读《孟子》之四九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

  • 每天读《孟子》之五十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 每天读《孟子》之五一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

  • 每天读《孟子》之四七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

  • 每天读《孟子》之四八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

  • 每天读《孟子》之四三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 每天读《孟子》之四五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大意是,孟子说:“道路就在近处而偏要向远...

  • 每天读《孟子》之四六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读《孟子》之五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fv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