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长日记】我对学习成绩的态度

【成长日记】我对学习成绩的态度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22-11-06 08:51 被阅读0次

6月19日  我对学习成绩的态度

我从小就很好学,但我一直不是学霸,我最接近学霸的一次,就是前几年考驾照的笔试——我拿了满分。在我上学的时候,这样的事情是从没发生过的。为啥?因为考驾照的笔试题,都跟行车安全有关,是非常必要的知识,但上学时学的知识,是不是真对人生有用或有益,却不一定。这样的观点,直接影响了我上学时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在下面的日记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1981年6月19日   星期五   晴 

早上练功两小时。

前几天因为静修,没有写日记。 

今天跑了一晚上,没有买上《神秘的大佛》的电影票,白费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学习俄语,计划没完成。不过,对学习,我的标准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班里同学单纯追求书本知识,学校也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却对此不以为然。我觉得,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所以我的学习范围,远远超出了书本。对课本知识,我也是专门学其中那些对写作和人生有利的东西,从来也没有死记硬背地追求高分。 

考试时间马上又到了,但我还没有开始复习。我一般是在考试前一个晚上才开始复习,不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为考试而进行的无谓劳动上。 

我更愿意多看书,多静修。我更愿意提高自己的素质,当然也包括人格素质。

日记中谈到的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影响了我几十年,后来也一直影响着陈亦新。因为这种态度,陈亦新甚至从高中退学,将所有时间都用来修心、读书和写作。而事实也证明,他当年的选择很可能是对的,因为他在一步步实现他的梦想。

我第一次解读这篇日记时,陈亦新刚从安徽回来,合肥新开了一家香巴会馆,志愿者在那儿办了一场讲座,陈亦新应邀去讲课。那次,他只讲了一堂课,但据说反响很好,所有听众都为他鼓掌。其中一位听众是企业家,来听讲座之前,他刚参加完一个收费三十五万的培训。他说,他本来觉得那个培训很好,想出钱叫妻子也去参加,这次听了陈亦新的课,却发现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那些培训师讲的,陈亦新也都讲了。我跟陈亦新开玩笑说,你帮他省下三十五万,他给了你多少?陈亦新笑道,一分也没给。我也笑了。世界就是这么有趣。陈亦新又说,有个人听完课后非常感动,就拿了一串很好的天然蜜蜡手串,想送给他,据说那手串价值好几万,但他没要。我当时就表扬了他,说他做得对,这才是雪漠的儿子。 

我提起这件事,是想说明,陈亦新的讲课水准,其实不输于培训公司的那些高级讲师,在自我修炼方面,他更是超过了那些讲师。为啥?因为陈亦新讲的东西是从实践中来的,是真实的感悟,也是真实的智慧,而那些讲师只是在传递知识。传递知识和传递智慧当然不一样。 

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一些培训公司想请我们去讲课,我都拒绝了,因为这是一个金钱的游戏,我怕自己一不小心会被裹挟,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庄子,他宁愿躲在一个地方编草鞋度日,饥一餐饱一餐,也不愿改变志向,不愿去当相国。我也一样。因为我很早就明白,只要健康、开心,人一辈子花不了多少钱,我们最该做的,并不是挖空心思去赚钱,而是珍惜时间,好好做那些自己该做的事。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开培训学校,虽然有时也会办培训班,比如雪漠创意写作班等,但一年也就两三次,不会太多,每次的收费也不会太高。对于一些贡献突出的人,我们甚至会免费让他们参加,以此作为一种感恩回馈。 

倒是有人读了我的书,用书中的知识去做培训,可不管他们的口才有多好,都无法改变听者的心和命运。为啥?因为他们得到的是知识,而不是我所说的智慧。我所说的智慧,是本体智慧,佛陀拈花一笑时传给大迦叶的,就是这个智慧。它跟言语无关,但言语可以承载它;它跟文字无关,但文字可以承载它;它也跟图案无关,但图案同样可以承载它。它的载体有无量无数,但无量无数的载体都不是它本身。同样,承载了它的语言,也不是它本身。除非那些讲师照着我说的去修,去实践,去亲身验证那种智慧,否则,他们就算把我的书倒背如流,也开启不了别人的智慧。这就是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传承和实修的原因。也像我常说的,智慧必须是理与证的结合,缺一不可。 

瞧,我又扯远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其实是我的学习观。

前段时间,我老是看到孩子自杀的新闻,其原因不外乎没交作业、没做作业、考试没考好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为啥压死了本该天真快乐的孩子,让他们对人生过早地绝望?因为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整个环境都是功利的,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他们想要做一个好孩子,想要让老师和家长满意,但他们总是做不到。这种无力感会让他们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绝望,越来越无法摆脱恶性循环,最后,当他们彻底绝望,再也不想挣扎,再也无力变得优秀,只想摆脱眼前的痛苦,让自己松一口气时,他们就会选择自杀。当然,那可能只是一个瞬间的冲动,但有时的生与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所以,如果家长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只在乎他们的成绩,不要因为将来的一种可能性,就让孩子活在痛苦、焦虑和恐惧里。首先要自己学会选择,自己找到主体性,自己找到人生的定盘星,然后教会自己的孩子去寻找,甚至带着孩子去寻找,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最好的榜样,以及最可靠的伙伴,这样,你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

至于成绩,我觉得不重要,未来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它能左右的。它只是一个标签,而我们却把这个标签的力量过分放大了。要知道,生命是鲜活的,它有无数种可能,任何一个标签,都不能束缚一个活着的心灵,一个鲜活的生命。很多人之所以被束缚了,只是因为他们产生了错觉,把自己拴在了并不存在的“拴马桩”(各种标签)上,让心失去了自由。只要打碎错觉,心灵自然会恢复自由,生命的天空也会变得广阔。 

这个想法,贯穿了我的大半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对于大部分学生在意的成绩、名次、表扬等,我一般都不太在意。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的成绩在班上都不算最好的。我总是到了考试时,才发现该学的没有学,但考完试,就又去干别的事情了。我所说的别的事,最早有两种,一是读书,二就是修心——在日记中,有时我会称之为静修、练功。后来,又多了一样,那就是写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把所有生命,都用来做这三件事了。再后来,又加上了一项:培养人才,我想培养一些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我对人才的培养,跟培养陈亦新一样,侧重的都是人格和智慧,当然,这要体现在做事上。

真正的复兴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单纯地阅读和背诵,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真正的效果,是人格、德行和境界上的提升,这需要实践,需要在挫折中历练,需要真正地做到像庄子那样,对毁誉都不放在心上,否则,人的格局和境界大不起来。

从这篇日记中,你还可以看出我的另一个特点:珍惜时间。学习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氛围,只要你用心,它就一定能为你提供某种营养,让你在某个地方成长。人生中的很多行为,不一定要达成某个功利性的目的,有时,没有功利之用的行为,仍然有着非功利之用,而这种用处,比起功利之用来说,或许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它们跟好书一样,也是作用于心灵的,能让心灵变得更加豁达,更加积极,更加博大。

不过,我的不在乎成绩,其实对我的人生也是有伤害的,因为,它虽然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却也让我没能考上大学,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觉得,如果当初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许我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当然,要是我过早地进入一个花花绿绿、充满欲望的世界,就容易被花里胡哨的东西所诱惑,丢掉自己的志向,对文学和静修再也提不起兴趣。这时,我也会像大部分人那样,老老实实地完成学业,然后竭尽全力地找一份好工作,在城市里定居,然后娶妻生子,过一种我认为的庸碌生活,让每一天都在追名逐利中混过去,最后一事无成,碌碌终生。 

所以,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大家虽然可以借鉴,但最好不要盲目模仿,尤其不要机械性地模仿。因为这些习惯跟我的个性、我的追求等,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不能盲目地照抄别人的生活。同样,大家也不要学陈亦新高中退学,陈亦新的选择,也跟他的个性、追求和智慧有关。

几十年来,我一直很在乎无用之用,我对无用之用的追求,远远超过了我对有用之用的追求。几乎可以说,我对有用之用很少下什么功夫,但有趣的是,当我追求无用之用,并且认真生活、认真学习的时候,我在有用之用方面也在进步着。可见,有些东西是不用刻意去追求的,当你的智慧启动了,你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也有分辨、选择和拒绝的能力时,你基本上不可能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读书也是这样,只要你不是在功利地读书,而是在读一些有益身心的好书,那么你即便不记得内容,你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人格境界也会渐渐地改变,所以,看似无用的书,对你的整个人生却有大用。

也许,这才是我不在乎成绩却能成功的原因。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日记】我对学习成绩的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go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