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谈《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虚舟。虚舟,就是空船。你要记住一个观点:人应该向空船那样随波逐流,别把自己当人,这才是最安全的生存策略。
人最安全的生存策略是什么?《道德经》写道:“上 善 若 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大道就像水一样,不怨不争,所以,不会有什么麻烦的,人的生存之道也应像水那样,对他人有利,却又不争功名利禄,你什么都不在意的情况下,谁还会伤害你呢?谁又能伤害你呢?故无尤。庄周是换了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和老子说得是一个意思,他让我们做一叶空舟,随波而动,虚怀若谷,放空自我,忘却自我,周随波动,也即心向大道,天人合一。所以,老庄的生存策略都是不要他把自己当回事,甚至别把自己当做人。
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误解,这不是侮辱自己吗?我们的人格自尊、荣誉、权利置于何处?如果你这样想了,说明你还是把自己太当回事了,还是没有理解庄周的本意。其实人类也只不过是宇宙万物中的一普通生物而已吗?按照王东岳老师的递弱代偿理论,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来看,越是后衍的物种(我们人类就是目前为止最晚出现的物种)越弱化,而且人类生存度一路下跌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就是我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弱,为了弥补我们不断下降的生存度,人类只能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补偿我们日益衰减的生存度。因此,人类的能力越强,生活就越不安稳,越不安稳,就需要更多的能耐来弥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不把自己当人才是明智之举。
《庄子·外篇·秋水》描写北海若教育河伯,说极高修养的人之所以能水火不侵、禽兽不伤,这不是写实,而是形容他们有敏锐的眼光可以辨别处境的安危,有平和的心境可以应对好运和厄运,他们的一进一退都小心谨慎,所以才能免于伤害。
这种解释好像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认知方式,如果我们真的傻到相信那些高人水火不侵、禽兽不伤的话,那可以是走火入魔了。但是,今天我们很多人真的相信这些很是玄妙的东西,相信那些所谓的大师的点化,算命,其实更多的是我们脆弱的心灵需要一剂安慰药罢了。不管成功失败与否,这对我们而言都是无比重要的,否则,我们的精神发生崩溃也未可知呀。
五代年间有个典范人物,名叫冯道,无论谁来当皇帝,无论来的是本族还是外族,他照样能做宰相,是个真正的政坛不倒翁。所以儒家很鄙视他,骂他寡廉鲜耻。但在道家哲学里,仁义和名利一样都是枷锁,都是不自然的、不该要的东西。
如何修炼出这样的境界呢?《虚舟》。就是不把自己当人。只要不把自己当人,别人也不把你当人,你就不会冒犯到别人,别人也就不会害你。
试想我们乘船渡河的时候,有一只空船撞了上来,这时候就算是急性子的人也不会发怒;但如果撞来的穿上有一个人,这边船上的人自然会喊着叫他把船撑开。如果喊了一声不见回应,再喊一声仍不见回应,第三声就一定会而言向加了。生气还是不生气,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人还是没人。人如果能“虚己以游世”,有谁能够伤害他呢?
冯友兰提出人生四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份子,还是宇宙的一名成员,当我们达到这般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那我们还会为了琐事纠结,为名利所累吗?
如何才能做到修炼到这般境界,其实我以为熊逸先生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路径。我谈谈自己的浅见,就是读书和实践,曾国藩就是通过不断读书和不断地践行才最终成为圣人的,读书能让我们明事理,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践行是对学习到的知识的具体应用。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可能修炼到“天地境界”的高度。我等凡夫俗子不敢奢望达到这般高境界,但是,每日精进一小步,日积月累,也定能有所长进。
此处要求我们低调做人,安全苟活。而回忆《逍遥游》中,自由洒脱,衣决飘飘,如同闲云野鹤般快活浪漫,是不是有些矛盾冲突呢?我觉得确实有些矛盾之处。这两种生活的方式本身就不是一回事,安全苟活还能算得上逍遥吗?
然而,自由和必然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由不可能离开必然而独立存在,反之依然。而我们人本身就是矛盾体的存在。你要想获得越大的自由度,那你越是要遵循生存之道,不把自己当人就是生存之道,遵守了生存之道,为自由锚定物质载体。
从心所欲不逾矩。或许是更准确的解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