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就是韩愈。韩愈的责任叫作“重建道统”,就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中唐时期的韩愈、李翱、柳宗元更多的是站在正统儒学的立场上攻击思想异端。他们力图通过‘求圣人之志’‘明先王之道’,不拘于经文章句,敢于以己意独断来重建儒学思想体系,重建儒学道统。韩愈认为,先王之道的基本思想就是仁义道德。”
他在《原道》这篇文章里面给中国人梳理了道统,我们今天讲所谓的道统一代传一代,谁是儒学的接棒人呢?这是韩愈定的。韩愈在这篇文章里面讲:“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这前面的部分孟子都说过,孟子也是这样讲的。“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传焉。”就是韩愈说,到孟轲结束以后,后面董仲舒、扬雄这些人不算儒学接棒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回归儒学仁义的本质。
唐朝刚开始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不错的时期,儒家也发展得很好、很快。但是经历安史之乱以后,儒家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在这个时候,佛教更为盛行,包括(此前)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我们看一下龙门石窟就知道了,当时愿意花那么多钱建一个龙门石窟,可以看出佛教多么盛行。所以,儒家当时其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韩愈在重建儒家道统、重振儒学精神的同时,不能不对佛教进行严厉的批判与排斥。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论佛骨表》,当时的皇帝要迎佛骨,韩愈就激烈地反对,因为皇帝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倡导一个外来的学说。也因为这件事,韩愈被贬,所以才会有了韩愈给韩湘子写的那首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描述的就是韩愈当时被贬的场景。
韩愈在唐朝的时候提倡内在修养。要想跟释道对抗,儒家最大的短板是什么?儒家整天讲仁义都是外用的。释道两说为什么能够收服人心?因为他们强调内在的修养。所以韩愈提出,《大学》当中“正心、诚意”是非常重要的命门。这时候你会发现四书开始慢慢地出现,当然当时还没有把它们确定为四书,但是《大学》的作用浮现出来。这不是五经之内的理论,而是从《大学》当中提出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韩愈这个时候的发现。所以在唐朝时候,韩愈是儒家最重要的一个重建道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