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母亲要出院了,昨晚母亲睡得很好,可能知道要离开医院了,心里高兴吧。毕竟没有那个老人愿意住医院的。
一大早,莫宁请了假来帮莫莉带母亲出院。莫宁是个爽朗的年轻人,见了母亲,笑嘻嘻地说:“我的娘哎,我接你出院了,住我家里吧?”
“好呀,儿子呀!”母亲学着莫宁的嗲声嗲气的回答,把莫莉和隔壁病床上人都逗笑了!
“请问,这是37床吗?”不知什么时候从外边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士站在莫莉边上突然问莫莉。
“对呀!怎么啦?”莫莉抬头。
“咦?是你!”年轻女士惊奇地看着莫莉。
“哈,天下真小!我们又见面了!”原来是带51岁的妈妈来看病的那个年轻女士
“我确认一下,我妈妈下午进来住院!就住这个37床。”女士打量着床位。
好熟悉的一幕啊,莫莉带母亲周末刚来住院的似曾相识的一幕竟然又出现了。莫莉也是这样问之前的三十七床家属,而且莫莉还带着母亲顺便上了一次厕所,医院的厕所都紧张啊!
“姐,你们医生怎样,是刘医生吗?”年轻女士充满着对医生的不信任,亲热地又渴望着莫莉给些确定性的答案。
“我母亲是柳医生,木字旁的柳。这里的医生都不错,不用担心,既来之则安之,没有不想给病人治好病的医生!”莫莉安慰这个年轻的女士,自己已经度过了最难捱的那几天!心里知道家属的忐忑。
“谢谢姐!确实不需要送红包?”年轻女士说最后几个字声音很低很低,人已经凑到莫莉耳边上,只有莫莉能听清楚!
“是,是,不需要......担心!”莫莉犹豫但又坚定地告诉年轻的女士。
年轻的女士离开了。
莫莉去护士室排队,等护士给母亲换切掉乳房的纱布。护士说:家属出去吧,不要看。可是母亲需要照顾,莫莉还是留下来了,并且,看到了不想看到的那血淋淋的残缺的伤口......莫莉的眼泪要掉出来了,她侧过头不忍心再看。母亲该有多痛啊,她其实已经够坚强了。那是母亲曾经很多次引以自豪的、年轻时满满的乳汁、哺育了三个儿女的乳房。记得有一次,莫莉说母亲有点胖,母亲特意指指乳房处,有点自豪的说,不会吧,是这个地方有点下垂,显得胖吧?现在左边已经是个一个大窟窿,一条大大的绷带斜插过腋下,捆住了伤口,右边那个单独的下垂的乳房,显得那么地突兀!莫莉替母亲特别难过,为失去的……
母亲换了纱布,莫莉馋扶着母亲,莫宁拿着住院的盆盆罐罐,三人乘电梯来到一楼。楼梯里人很多,弱小的莫莉尽力护着母亲,好久不见阳光的母亲有些虚弱,走出电梯还有点晃悠,但还是很坚强地想紧跟着我们的步伐!
“来,给咱妈拍个照,留个纪念!出了院,一切都好了!”莫宁蛮有兴致,母亲高兴着做做准备,还侧着一半身子,尽量把伤口的地方藏在侧边,苍白的脸上露出好久不见的的照片笑。
转过住院楼,在通往医院大门的院子里,有个报栏,报栏下摆着一排宣传栏,“欢迎全国各地的肿瘤专家来我院交流经验!”醒目的大字招牌向来往的病人打着招呼。专家们的大照片赫然地贴在报栏里,照片下是对每个专家的介绍。
莫莉看到了柳医生的照片和介绍,原来柳医生还是全国排名第三的治疗乳腺癌的专家!莫莉为母亲庆幸,又为前仆后继地来自全国的乳腺患者而悲哀。从二十几岁到七十多岁的妈妈们,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乳腺癌患病的人群?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食品问题,环境问题,还是情绪问题......陪着母亲住在肿瘤医院的莫莉现在是就想迫切地想逃离这个医院。逃离的莫莉祈祷柳医生、刘医生和所有的医生们每天都少做一台手术,世界上就多一个乳房齐全的母亲。这样像自动流水线一样切除、化疗、放疗等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不知是患者的福音还是悲哀......
后记:
莫莉的母亲出院住在了弟弟家里,本来按照医生预计一周后母亲就可以摘掉引流管。可是母亲却多戴着引流管21天,因为家里没有可以自动摇起的病床,母亲记性不好又不记得,起床、睡下时总是不小心牵动了刀口,血管里血量一直很高,无法撤掉引流管.....阿姨也不会照顾。莫莉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可这个时候,又能去埋怨谁啊!莫莉已经带女儿开学回去读书了!如果柳医生可以让母亲多住几天医院,也许......可是世上没有很多也许。
发生在肿瘤医院的这个故事,是莫莉真实地体验。莫莉想把它记录下来给母亲一个留念,给父亲一个交代。故事的发生到现在也有近三年的时间了。莫莉磨蹭着才写完。如今母亲还算健康,但是母亲的身体比起之前那是很大的不同,去除了左腋下的部分淋巴,母亲的身体循环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莫莉其实还在纠结,医生们无疑是优秀的,西医的治疗到底好还是不好,莫莉也不能完全确定。还有那个故事里的唐阿姨,出院之后还化疗过,可是身体受不了,她的孩子们就给停止了,就只有吃药了维持着,那是从医院回家一年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莫莉还收到一张唐阿姨坐在轮椅上,唐阿姨的老伴推着她的照片......而莫莉的母亲每天也在吃着来曲唑片,医生说要一直吃......写下来这个故事,也许会给有些人以帮助,也许......
(全文结束,文中名字是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