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
读《大开眼界》-我们这一生都是不断击碎重整的过程

读《大开眼界》-我们这一生都是不断击碎重整的过程

作者: 子宿_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2:58 被阅读1次

格拉德威尔的《大开眼界》这本书是一段段碎片故事组建起来的,初读会有些生涩难懂,翻完整本书,再回过头去思考,不免有些惊叹这19个故事带给我的启迪。

 八岁那年经过一片花海,我兴冲冲的摘下一只,不知道如何安放,只觉得周遭都是兴奋的味道。

 十八岁那年经过一片花海,我左顾右盼偷偷摘下一只,此后满眼都是花朵的艳丽,忍不住靠近鼻子嗅,甜蜜的一如某个午后的阳光。

 二十八岁这年经过一片花海,默默驻足,不忍打扰,此刻朵朵鲜花已成一片藏进心间,短暂的停留足够渲染一个生命的颜色。

 我不曾知道三十八岁的我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机制,但是通过自己的成长我能看到一个人的认知是不断的打破重建的过程,年幼时候的懵懂,少年时候的自我,成年之后的逐渐完善,这些东西绝非累加的过程。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外在推动力。

 单从这本书的故事性来说,他涵盖了很多行业领域的故事,从政治界的处理流浪汉的棘手问题,情报分析工作中情报数量对于整件事态的主导地位,到一个公司组织体系和明星员工孰轻孰重的考量,到犯罪案件概率性的研究,最后落到单个人的情绪处理和对于多次练习的肯定,无疑给了我一个更新更广阔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01.我们需要打破的往往是自己固有的认知

在本书的第六章里,米兰作为一个专业的训犬师所做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眼睛能够捕捉到的对于一个小狗通过训斥,抚摸,食物引诱等基层的训练手法,后文通过动作分析专家的解析,可以看到一系列通过肢体展现出来的安静,自信,不具有威胁性却保持自己的权威性的训导。

分析家托尔托拉说:“米兰的身体非常笔直,脚就在身躯下方;他没有多占任何空间,且习惯放慢脚步,他是在告诉那只狗:我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不会有冒失的举动’”。这对于我们的认知有一个很大的翻转,又如文中提到的克林顿总统或里根总统都是动作词组高手,而小布什总统就不是,在呆板的左右摇晃中会被大家认为成为一个孩子。

 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听不懂人类语言的小狗,那么人类的种种动作就给我们传达了所有的信息,这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我们习惯评判一个高谈阔论的人,却很少注意一个举止稳重有些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往往这些举止恰当,投足间显现出信心的人才是那个值得花心思去接触和了解的人。

 小狗看到的世界就是通往这本书最深处的通道,打破自己固有的思想,重新通过作者之手去看待问题的根源,打破自己原本的认知,组建新的认知体系才有可能发觉到更深层次的真相。

 02.量是否等于质

 在我传统的认知体系中,要想解决一件事必须要搜罗到关于这件事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尤其是如今我们暴露在大数据中的时代,我们对于一件事的信息随手拈来,无论是百度,谷歌,360任何一个浏览器都能快速免费的帮我们搜集上百页的信息,通过分析各种大数据产生最后的结论。

但是格拉德维尔却以“连点成线”中 叙利亚同以色列的战争以及著名的911事件告诉我们情报分析员对于情报分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们通过事后的分析可以得到整件事情的一条连线,很容易的在一大堆的情报中挑拣出有用的信息。可是往往这些事态还未发生的时候,人们就如同在大漠中寻找一弯水源,任何信息都会成为可能或者不可能。

所以在逐渐增加的信息中,情报分析员反而会显得迷茫,如果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处理一件棘手问题,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反而会让整体的框架变得模糊,整理不出一个理性的提纲,容易误导我们的思维模式。

所以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上也不尽是真理,我们不能因此固化自己的思维,认为找到一堆看似沾边的信息就觉得结果触手可得,正因为有更多的信息可供选择,才要更加谨慎的去做分析。

03.小事会成为我们的心头大患吗?

我们更擅长做事后的分析和检讨工作不是吗?

 格拉德维尔给我们的关于航天飞机爆炸的省思一文中,讲到航天飞机出事前对于分险的把控的分析。从事后我们可以看到橡皮圈的问题实际上已经频繁的出现,但是从未对飞行造成任何影响,哪怕是在飞行前问题仍旧被提出也依然被经验所掩盖,归类到一项小风险中。分析当时的情景和NASA的文化体系,无论结局是多么悲痛值得反思也无法归咎到任何一个大的失误中。

 哪怕是当时处理好了橡皮圈的问题,其他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所以对于航天飞机爆炸的反思中,我们不难看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小问题的忽视,这种墨守成规的觉得之前从未出现问题的问题就不能算作问题的心态影响了整个事件。

 如文中提到的三英里岛核事故,水泵因堵塞而停转,备用的冷却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控制室显示仪器被待修标签遮挡,另一个释压阀和测量表失灵任何一个故障恐怕都不可能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可是偏偏所有的小问题全部发生,接连效应导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灾难。

 在我们是认知体系中,小事往往被我们遗忘在一个不紧急或者不重要的角落,抑或是被我们直接忽视,可是谁都不知道我们曾经忽视的小问题会不会在某天成为一个隐患而影响人生的轨迹。 问题之所以为问题,是留给我们深思和解决的,通过一次次的解决形成二次认知加固生命,他不分大小。

 04.智慧到底是天才的法宝还是我们不断修炼的礼物

格拉德威尔在大器晚成一文中提到了方丹成功从一个律师向杰出的作家转型的故事,在我们的认知中像贝多芬这种从小就会做谱的天才都是天生的,人恐怕是不能在中年时重新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然后做到杰出。

殊不知贝多芬的天才故事是父亲从四岁开始悉心教导,带着幼年的贝多芬到处巡演的结果,而方丹的成名作问世之际他已经坐到餐桌前写了18年之久,这18年是一篇又一篇文章的堆积,是不断被拒稿后依然坚持的结果。

 所以哪里来的天才之路,只不过是用了更多的时间去刻意练习。

这种认知格局的被打破就好像给自己重新穿插了一双翅膀,虽然很多模棱两可的事无法通过1万小时定律得到解决,但是通过更多的刻意练习总会给“灵感”更多的选择余地。你并不是那个最笨的,只是那个没有花时间的人。

 写到这里,算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击破固有的思维重新整合新的思维是这一生的认知模式,像一个终身学习者一样的前进,我想是格拉德维尔告诉我最中肯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读《大开眼界》-我们这一生都是不断击碎重整的过程

    格拉德威尔的《大开眼界》这本书是一段段碎片故事组建起来的,初读会有些生涩难懂,翻完整本书,再回过头去思考,不免有些...

  • 人这一生,从不同角度,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人这一生,就是“经一堑,长一智”,不断优化自己的过程。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修炼、成长自己的过程。 人这一生,最美莫...

  • Do it

    我们得去相信。我们时常接受失望,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重整旗鼓。 预祝所有的考研生梦想成真。

  •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人生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生活。 这就是我读余华《活着》这部小说的感受。 生...

  • 我正在改变自己,你也尝试吗?

    我们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不断学习改变的一个过程。

  • 无题

    投资与生活一样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并战胜自己的过程。这一切与他人无关,只是一个我们自我进化、完善的过程。 过我自己的生...

  • 【讲座】认识自己

    我们这一生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的过程。读书,生活,交流,都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 认知自己的途径有很多,有自己评价自...

  • 找寻自我是一生的使命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找寻自我的过程。我们最初来到世上,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没人真正关心我们生之后的心灵成长...

  • 做到这四点,想不幸福都难

    作家莫言说:“人这一辈子,就是个过程。” 无论这一生是长还是短,都是一个不断经历的过程,浮浮沉沉,起起落落。 但每...

  • 整理术

    ❤【空生妙语】今日读 1、生命的鲜活,是来自我们愿意一直不断地移动,愿意不断地看见及放下的过程,也是一场不断与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开眼界》-我们这一生都是不断击碎重整的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i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