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家是形而上,尚武,对应的形而下是法家。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
儒家是形而下,尚文,讲究的是人文精神,研究人的关系问题。
2.
韩非的矛盾论。
韩非说,儒家的仁义与礼乐就相当于矛和盾,一个人不能既卖矛又卖盾,同样,仁义和礼乐也一样。
如果仁义(内容)具备了,又何须强调礼乐(形式)?提倡礼乐,说明没有仁爱。
故仁爱不好,礼乐就更加要不得。因为礼乐是用来给仁爱遮丑的。
3.
究竟是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韩非利用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论,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中国思想是海纳百川的,常常借助对方思想来澄清自己,并非是在否定对方。
道家对儒家是一种批判,因为道家是形而上。
儒家对道家是一种粹取,因为儒家是形而下,批判不了道家。
但两者又是不可融合的,更多是像是阴与阳的关系。
墨子估计是同意韩非对儒家的说法的,他们都反对儒家。
4.
法家是借助最高统治者的精神意志,去走统一之路。
秦虽二世而亡,却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格局,其意义不可估量。
庄子曾有三剑说:君王剑,诸侯剑,庶人剑。
前两者虽好,但不适合当时(战国)时的国情。
礼乐虽好,但那时又有几人识字,更别说读书明理。
这些道理跟谁去讲,又有几人能懂。
不是礼乐不好,不是仁爱不好,只是不合时宜。
所以,法家横空出世,用如今看来相当残暴的霹雳手段,挥动庶人之剑,用严刑和峻法,以暴治暴,实现了秦的大一统格局。
儒家思想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安定,百姓安居,才得以施展。不过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适合儒家的生长,是适时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