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哲人一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问,挑起了整篇文章,具有统领作用,这既是考察学生初读的情况,也是考察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我记得小时候,有的学生啰里啰嗦说很详细的时候,老师就会示意:“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有的老师很有教育智慧,会加以引导:“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一连串的疑问,包含很多信息要素,对于初读课文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有的老师只会千篇一律的发问,如《海底世界》《鸟的天堂》《咏柳》《新型玻璃》这类不是非叙述类的文章也提出这个哲人一问,真是无法回答。
这是没有教育艺术的一问。为什么说没有教育艺术呢?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是语言的雕刻师,是语言的美容师,怎么可以出现这么荒唐而又毫无生趣的疑问呢?就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来说,一边儿不占!从疑问上看,这是一篇记叙文,哪怕这样问也有一点语文气息在里面:“这篇写人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怎样难忘的事情呢?”“这篇叙事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总比那个毫无生趣的疑问妙得多。
这是没有灵魂的一问。我们是在带领着学生学习课文,通过课文这个例子习得一些语文相关知识和人文素养。但是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要以学生为中心,如果全部按照老师的节奏来,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那么这样的课堂会渐渐失去语文课真正的魅力,令学生百无聊赖。学生搜集课文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老师不会指导不说,还提出这么没有灵魂的问题,实在让人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鹤壁市山城区第五小学 王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