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布埃赫纳写道:“在知识层面上,我们都知道自己必有一死,但是在知识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这点。我们并不以此为真地活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并不真知道。相反,我们活得仿佛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结束一样。”
忧虑意味着我们并不全然相信上帝足够伟大、足够全能、足够慈爱,因而能够照顾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压力似乎是说我们目前从事的事情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理所当然可以不耐烦,可以对别人缺乏恩典,可以紧紧掌控。
基本上这两种行为都传递了这样的思想:犯罪和不信靠上帝都是可以的,因为我目前的境况特殊,可以例外。优虑和压力散发出自大傲慢的恶臭。这表明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己得赦免,我们在地上的生活是暂时的,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永远不再有孤独、俱怕或伤害。因着上帝的大能大力,我们个人的问题实在微不足道。为什么我们如此快地忘记上帝?我们以为自己是谁呢?我发现自己要常常不断重新温习这些功课。尽管我曾一瞥上帝的圣洁,但我还是够燕的,竟然又忘记人生的一切都关乎上帝,一点也不是关乎我的。
过敬虔生活而死之人,都有一个快乐结局。
可悲的是,很多人都死于自私自利的生活,参加他们葬礼的人们,为了制造一种亡者生前生活很有意义的表面假象而滥用真理。没有人敢在葬礼上说一句残忍的话。有一种潜藏的责任,就是在葬礼上都要对亡者美言几句。但有时候我们会暗自寻思:他其实并没有我们嘴上说的那么了不起。
事实上,有些人浪费了他们的生命。这并不是攻击死者,而是对生者的警告。
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葬礼一定会不错,因为所有的葬礼都会如此。事实上,到时候你也无所谓了。陶恕博士曾说:“人因自己的罪性而浪费生命,也就是浪费了我们在地上最像上帝的那部分。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也是上帝最大的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