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尤其是七言绝句,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且都几乎全是白话,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不用典故,纯粹是性灵的流露,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仿佛所描写的景物就在眼前,很美,很亲切。
《东栏梨花》就是这样的一首经典作品。
古诗词名家是这样讲解《东栏梨花》的: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诗的首句,苏轼直接描写梨花“淡白”的颜色,并以柳叶的“深青”色来衬托梨花的白,这样一对比,色彩分明,景色也鲜活了。
次句通过刻画柳絮的满城飞舞,点出梨花所盛开的季节正是在春意最浓的时候。诗的前两句,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的后两句,则是苏轼的自咏,“一株雪”既赋予了梨花美丽的神韵,更是苏轼自己的化身,象征了他一生的清廉洁白,高尚的品格。
仿佛我们看到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苏轼独自站在东栏旁,身旁的梨树上开满了白色的梨花,雪白的柳絮也在空中飞舞。
梨花如雪,苏轼自己也因飞絮沾身如“一株雪”,诗意很美,却也很凄清惆怅。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它的高尚品格正是苏轼所推崇的。
结尾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则表现了苏轼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综观苏轼的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感伤的诗,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伤春,更没有半点颓废的基调,有的只是对纯美景色的欣赏和人生哲理的透视。那一株如雪的梨花,那一株强烈的白色,那一幅绝美的画面,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
一师七团(玛滩镇)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海拔850—1125米,是山前洪积冲积扇绿洲地带,地势北高南地,西高东低,沉积物由北向南逐渐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植被多为干旱荒漠灌木杂草,水源皆出自天山雪水,流向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网状分布形成广阔的灌溉绿洲,属温暖带大陆性干燥气候。
全年总辐射量达到6000兆焦/平方米以上,香梨在八月成长期月日照时间达到300小时左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高,降低了梨树的病虫害发生。该区域无任何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十分适合香梨生长。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