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物发展规律到成长性思维
一,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简单来讲,事物在“好”和“坏”之间转变。例如手机的发明,是为了解决沟通的问题,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应用又产生了新的沟通问题,例如聚餐时,人人抱着手机,现有沟通互动。
这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主要矛盾时,不能忽略非主要矛盾。例如面试时,不能被面试官的框架框住,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如实描述,敢于承担,这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不敢表达,背后的原因是不自信,不敢承担责任。
我想到了我在工作中的两类事情。
一类是汇报工作时,我对工作的安排和进展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愿或者不敢都表达出来。我认为领导能看到这些问题,等着领导指出来,或者担心自己的想法会不符合常规,不保险,出了差错就挨训。这就是我不自信,不敢承担责任。以至于也失去了很多和领导请教学习工作方法的机会。
一类是发现自己在现在的岗位上容易焦虑,想换岗,但是不敢坚定表达。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和同事们的称赞,很多站所部门都对我很满意。但是自己的性格和目前的岗位不是很匹配,过于严谨,这样自己比较累。和领导交流时,领导一说让我再接再厉,我就没有坚定表达自己换岗的想法。
二,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方向很重要,很多人容易搞错方向。这给我们的启示,要找到核心需求,然后去努力。
深有体会。方向不对,南辕北辙,耗费精力。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由否定到肯定,再由肯定到否定,螺旋式上升。
在生活中,我们围绕核心需求,曲曲折折,前进着。
四,大多数人抓不住这些规律
因为往往是“向外求”,而真正的大招是“向内求”。
发现问题(觉察力),澄清问题(核心需求),面对问题(小我),解决问题(去行动,发挥时势和优势)。
明白了道理,做起来,真的很难。需要“反人性”,即面对“小我”,正如老师说的,很多人卡在了第三个阶段,面对问题,同“小我”做斗争非常难受的。
五,因果规律
总结起来就是因果规律,运用起来,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是逆推思维。先确定想要什么结果,分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已经具备哪些条件,还需要创造什么条件。
我想到了,找到核心需求,发挥时势和优势,就好比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公式,自己的付出过程,就是变量,这样,付出越多,就越接近结果。比如,y=x² 自己想得到100的结果,找到了正确的“公式”,付出“10”,就能得到100。这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吧。
而老师讲的在人力资源做“薪酬”,不做“培训”,是走了弯路,引起我的深思。理论上,人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很多任务,但是,确实每个人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差异,应该承认差异,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