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
第一次带着九个多月的壮宝出远门,
除了做足功课、清好行囊外,
临出发前,我还做了这样两件事:
1、给壮宝、壮爹,还有我自己,
购买了足够的意外险,
分别覆盖了国内段、国外段,以及飞行中,
并把所有的电子保单,
集中存储在家里的电脑桌面上。
2、在电脑里留存了一份属性设置为“隐藏文件”的WORD文档,
文档里有各种要向我爸妈交代的注意事项,
以及我想对爸妈说的一些话,
最后把文件的存储路径,
用微信发给了我的一个闺蜜。
当然,
七天的普吉行结束,
我们一家三口顺利归来,
这篇文档我爸妈自然也不会看到了。
但是,如果万一,
虽然最好永远都不要有这个万一,
但如果这个万一真的发生了,
我想,
提前留下这封“遗书”,
总归是能够让我稍稍安心一点。
一、自从有了孩子,我发现自己开始变怂了。
骨子里,我一直是一个比较“野”的人,
喜欢冒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曾经内心“混不吝”的我,
甚至数次对父母直言,
“你们当年要是再多生一个,
恐怕我早八百年都玩不见了吧。”
2012年和只见过几次面的驴友去西藏,
家人反对,我毅然出行。
2014年去瑞士,闺蜜请假受阻,
英语小白的我准备只身前往,
临出发前我妈泪水涟涟的劝阻,
当时的我却只是觉得好笑,
“我去旅游,又不是去死,有什么好哭的。”
那时,二十多岁的我,
表面温顺,内心却是极度不甘被束缚的。
直到,我成了壮宝的妈妈。
小家伙的到来,
让我内心始终躁动的冒险因子逐渐消停。
甚至,我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未雨绸缪。
带着小家伙去旅行,我依然喜欢冒险,
但我会更加谨慎地去评估风险之后再做出决定。
生活中,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
用一些无谓的爱好透支时间和身体,
我开始规范作息,开始注重养生,
只因为我想以更健康更积极的状态来陪伴我的宝贝。
我还时常设想,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
我怎样才能为我年幼的宝贝和年迈的父母留下立身之本。
如今,
三十出头、上有老下有小的我,
忽然理解了当年我妈潺潺泪光中的那份担忧与不舍。
“养儿方知父母恩”,
有了孩子,
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份血缘亲情的桎梏与牵绊。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
最重要的当然是先要“做自己”。
然而,
作为子女、作为伴侣、作为父母,
我们又势必成为他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依仗。
倘若有一天,这份依仗不再,
那么,电脑硬盘里的这篇文档,
大概就是我留给我最爱的至亲们最后的深情。
二、以“将死”的心态看待生活,更容易找到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曾经有一篇转遍朋友圈的爆文——
《想不开的时候,去医院走走》,
文中谈到,人活一世,
大多数矛盾和痛苦的根源,
其实就是遏制不住也挥之不去的欲念和执念,
放不下与想不开,
才是阻碍我们走向幸福与光明的最大绊脚石。
如此想得明白,活得通透,
恰恰是因为作者曾经差点活不下去。
作者婉兮,
曾经因为疾病在医院待了七个月零九天,
在鬼门关绕了好几趟又原路返回。
正是在这折磨与苦难之后失而复得的幸运,
让她对生活有了根本的觉醒与改变。
这种“鬼门关前走一遭”的经历,
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曾体会的,
但是写“遗书”的过程,
恰恰是以“将死”的心态审视自己的过程,
这和文章作者所提出的“去医院走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将死”的心态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若生命即将终止,
你最放不下的是谁?
你未了却的遗憾有哪些?
你有没有一直想说却从未说出口的话?
有没有一直想做却没机会去做的事?
“遗书”只是以防万一的下下策,
我们当然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被看到。
但是,
“以将死之心自省”应当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
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三、积极对待自己能够掌控的每一分钟,才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提前留下“遗书”,
防的总是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
毕竟,谁也不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
如果是你,你会写点什么?
你是否会因为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对爸妈说过一句“我爱你”而遗憾?
又是否会因为昨天无伤大雅的争吵后倔强地推开伴侣的拥抱而后悔?
亦或是因为未来漫长的时光里将缺席孩子的成长而不甘?
其实,人生原本可以没有那么多的遗憾。
好好爱身边的人,
并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
有了误会,及时化解,
不要让猜忌和怨恨占用我们彼此相爱的时间;
用心陪伴,而不是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给家人留下万贯财富,
保证让他们的余生衣食无忧。
但是,
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
把最宝贵的时间和最美好的自己交给身边最重要的人,
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且最应该做到的未雨绸缪。
若有那么一天,
我不得不离你而去,
那只能怪今生缘浅。
但是我希望,
在那之前,
我不会浪费属于我们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
来生太远,我只求今生无憾。
这封“遗书”我会继续保留,
但愿我的至亲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它。
但在那个隐藏的文件夹里,
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声音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
珍惜当下,无惧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