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散文想法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我们稀缺的死亡教育》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我们稀缺的死亡教育》

作者: 小王人呀王徐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0:41 被阅读0次

两个月前我突然心血来潮给自己写了一封遗书,并且郑重地将它打印出来存放在宿舍抽屉里。打印服务的师兄看到“遗书”二字时的表情非常生动,仿佛在说,“你怎么会死?”于是我笑了,为什么我不会死?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不会死?

因为我们信奉的从来都是孔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我们总是避开“死”一字,所以我们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然而,未曾真正思考和接触过死亡的人,又怎会懂得珍惜生命?

我有个一赶路就不顾红绿灯的朋友,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变得特别遵守交通规则了,问他原因,回答是:“有一天我闯红灯,差点被一辆快速奔驰的车撞到,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离死亡原来这么近。”

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是全球第一的,青少年对生命之缺乏敬畏令人心惊,但中国的死亡教育却一直缺课。未成年人缺乏死亡教育、对生命缺乏敬畏,还会导致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催生极端行为,比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虐待动物、残杀同学的案件。

死亡教育,刻不容缓。

其实不单单是未成年人,成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也不见得乐观。我们对死亡总是讳莫如深,死亡仿佛是一个禁忌话题。尤其是农村地区,葬礼总会有一些神秘的、诡异的仪式,这些仪式总能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很多影视文学作品都对死者用丑陋化的描写,比如“血肉模糊”“鲜血淋漓”等表达。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对死亡的污名化。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爷爷去世了,遗体停放在老屋两天,还举行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神秘仪式。不得不说的是,爷爷被安葬后的六七年里,我再也没有回去过老屋。因为我害怕,非常害怕。那些繁琐而神秘诡异的仪式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不敢回去面对那些森然的回忆。而且我对自己不敢回去老屋的行为产生了一种罪恶感,那是我的爷爷我的至亲的旧居,而我竟然在恐惧。我觉得自己是个没良心坏人,我偷偷掩饰着自己的想法,活得像个潜逃的罪犯。

缺乏死亡教育的人们不仅对死亡有扭曲的认识,对死亡的反应的认识也是刻板化的。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有人逝去,他的亲人的反应就必须是痛苦的、哀伤的,必须要以泪洗面,哭天抢地才是正常的。于是乔任梁去世,没有发博哀悼的赵丽颖、陈乔恩遭到网友们的攻击;于是李咏去世,他女儿在微博发照片被骂:“你爸死了!”

我们还会看到另一个极端: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去年19岁遭到侵犯的少女打算自杀,下面的围观者没有阻止她,反而起哄、拍视频、骂人。

要么痛不欲生、无法消化亲人离世的消息,要么冷眼旁观甚至添油加醋不顾别人生死。这些事实向我们证明我们的死亡教育有多失败。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流落到一个孤岛,遇到只能容下一个人的救援船,丈夫抛下妻子坐上了救援船,离开前妻子没有表达出怨怼的情绪,只对丈夫说了一句话:“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生活不易,死亡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沉溺于悲伤之中无法自拔,相信继续前行才是我们的亲人最希望我们做的事情。

去年大火的日剧《非自然死亡》最让我感慨的地方是,剧中的死者都是干净、整洁的。什么是尊重死者?这就是。最起码死者能有体面的形象。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在心中想道:如果我死了是这个样子的,那也能接受多了。

西方国家的坟墓也都是整洁美丽的,跟公园一样漂亮,大家都会去墓地散步玩耍。在这种情景之下,大家都能心情爽朗,这样对死者的回忆应该也会更加美好吧。反观中国的墓地,阴森孤寂,一年大家都不敢多去几回,去的时候气氛也大多是十分压抑的,谁又能在那种场景中回忆起死者生前的种种美好?

外国有一本关于死亡教育的故事书《爷爷变成了幽灵》,就是讲述爷爷死后变成幽灵,需要做一件他忘记的事情才能离开。于是祖孙一起回忆了很多美好的往事,最后爷爷想起了忘记的事情:和孙子道别。流行分离的年代,我们却不曾好好道别。

很多人回忆起逝去的亲人,总是满满的遗憾。我至今能回忆起当年爷爷去世后,姑姑喃喃自语说:“爸,我还没带你去深圳的景点玩呢。”我们总以为死亡离我们很远,我们总觉得还有时间。

大人尚且如此,我们更是不能忽视孩子的死亡教育。纪伯伦说过:“死亡和老人的距离并不比和婴儿的距离更近。”帮助孩子理解和面对死亡,让孩子面对死亡不再困惑、惊慌、恐惧,是中国教育最容易忽略也最不应当忽略的问题之一。

我们的死亡教育应当做到:

1.态度自然,不要欺瞒。要让孩子知道,人死了就是一个人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不要用各种谎言去隐瞒亲人的离世。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死亡,珍惜生命。告诉孩子,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一旦逝世就不会重来了,所以要珍惜生命。

3.尊重逝者,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关怀他人。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而有些人是自己选择死亡的。但无论一个人是如何逝世的,我们都要尊重他;生活的艰辛会让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生活不易,我们要理解和关怀他人。

4.热爱生活,用积极的方式化解与死者永别的悲伤。让孩子知道,怀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得更精彩,不要让死去的人不放心。积极乐观,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这样,离别的时候大家也能减少遗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我们稀缺的死亡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x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