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一、二章
【R】
- 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全读懂了书中内容,且全背过了,又怎样呢?作者不会给你发奖状,也没有老师出一张关于这本书的试卷让你得满分。
- 看书要看懂,还要记住,这是知识学习的思路,是应付考试的思路,是学院教育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这样是最系统、最完善的读书方法。这是研究型的学习法,是对书负责的极致。但是,这不是致用类图书的阅读方法。正如大部分人学习使用电脑,不应该从汇编语言或C语言学起,也不应该从五笔学起,而是从实用目的开始了解——想跟人交流,就学怎么发邮件、聊QQ;想写个文稿,就学拼音输入法和Word排版。你,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不必须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甚至,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阅读完一本书或书中的片段,有“然后”和没“然后”的区别是很大的。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 有些人在工作中让同事、老板、客户感觉他专业,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一定是通过某种现象、某些事情观察来的,如果你能有心计地主动去做这些事情,那么就可以让别人认为你专业。对不对?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专业吗?这就要看,你是只做表面功夫,还是这已经成为你做事情、思考事情的方式。 这段内容就体现了专业的一个基础要求——注重事实,关注细节。我们在杜拉拉同学身上要拆解出的第一个能力是:注重事实,关注细节。
- 你对合作伙伴不满,你怎么跟老板说?你认为现行政策不合理,你怎么跟老板汇报?可能很多时候就直接把观点摆出来了,甚至把情绪带出来了。“我觉着他根本就不重视这件事!”“这样做肯定行不通!”……但是这么说效果如何?一般都不好,对方觉得这是你主观的、片面的、短暂的,甚至不负责任的看法。所以,一定要记住,说事实比说观点有效,更能影响人。说事实的要点是讲出细节来。细节说服人,细节打动人,细节就是力量。
- 最后请你拿这一点结合自己加工一个案例,告诉大家你可以怎样应用。(I,拆为己用)。说明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中,华生医生惊讶地发现,福尔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福尔摩斯解释道,因为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他不能让这些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知识的位置,“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们在围着太阳转,就算我们是在围着月亮转,对我或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半个子儿的影响。”
-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a. 第二个原因是,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b.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我能理解人们抱怨肉价太贵,但越来越不能理解有人抱怨书价太贵。在这个通货膨胀犹如脱缰野马的年代,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图书。 - 三大问题: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
a.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b.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c.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 一个人的拆书帮。自己是学习者,也是拆书家。自己生成I,帮助自己做到A。
- 《社会性动物》
- 把经典商业图书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工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转述出来,加上本土的案例,让中小企业家们能听懂,能联系自己,能用于实际。甚至,为了让学习者更有兴趣,他的转述往往以偏概全,举例往往夸大其辞,讲解往往貌合神离,而且从来不说这些知识的出处,故意让人以为这都是他的思想。
- 学习者的几个阶段——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高级学习者其实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
- 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
- 拆书帮为你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法,用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帮助你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 查尔斯·汉迪,《思想者》,85页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因此,我很肯定,我比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更多。教学过程总是充满乐趣,因为你在跟一群聪明人共事,为了共同的利益解决问题。
- 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a.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b.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c.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 拿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张瑞敏推荐序
a. 记得第一次读德鲁克的书时,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对这句话当时很费解,因为那时好工厂的标志就是要轰轰烈烈,要激动人心。但细细琢磨才体会出道理所在:那些“心中无数决心大”的誓师大会表面上是轰轰烈烈,但从本质上看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却没有任何帮助;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地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当时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b. 通过“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使一个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不仅迅速扭转了亏损,而且提高了整体管理素质,解决了当时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的问题,这也使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I】
-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到底有么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为了炫耀自己的『书袋』而看书,为了能在别人面前背诵而去背诵书中的知识,那么,看书的目的当然是错误的了。梳理一下以前原来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 读书的思路应该是学以致用的,而不是说,看懂了记住了,这种原有的思维模式,看懂了只能说是看懂了,记住了以后也会忘记的。
- 对经验本身的进行反思,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对经验进行反思,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加工出自己的经验,经过总结和归纳,然后输出知识。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 读书的目的带来行为的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阅读,不要太去计较是不是能记得住是不是能看得懂。我们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带来自己行为的改变。
- 小说也是能拆的,也是这个,通过对小说的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拆书,而后转成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看别人的故事,而纠正自己的行为。
- 说事实比说观点更能打动人,说事实的重点是说出细节,细节刚能打动人。
- 在阅读完一个片段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然后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说出自己以前哪里做的不好(A1),然后在结合案例,说明下次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应该怎么去做。
- 人的记忆有限,不能把过多无用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
- 不要抱怨买书太贵,在任何一本书上,如果上面有有助于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点点,就远远大于这本书的价值了。
- 教是最好的学。在教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做,我们是一起进步的。
【A】
- I的根本应该是提出问题,在后面引导出A1和A2;I也可以重述知识,但是在重述的时候不要添加自己观点,只是去说细节;在A的时候再说自己以后怎么去做,这个写下来的时候,可是记住,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 我自己毛病就是看一本书的时候,总是认为这本书一定要看完,才算是结束,如果看不完老是在心里有一个芥蒂。一本书上面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那么一点,完全是可以,把一些没有必要仔细阅读的章节给过滤掉,只看对自己有用的。
- 在使用【RIA】读书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便签法,就是使用不同颜色的便签,这种方式适合有实体书的,而我看的更多的电子书,所以使用线上的笔记进行,然后使用不同颜色进行写出I和A。
- 在看书的时候,把目的确定了,我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要通过这本书达到什么目的。要改变自己的那些行为或者改变自己的那些思维习惯。
-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以前说过,最近看小说多一点,没有使用拆书法去看书,其实不然。小说也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说以前看的《天幕红尘》,里面提到过很多有意思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不过以前觉的是背诵下来为好,并没有结合自己以前的案例进行的思考总结。正如,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如果不经过思考的去看一些别人的经验,那还是别人的经验,和自己还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反思自己以前的经验,而后是想想自己以后在做类似事情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去做。
- 以前想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会在汇报工作的前面,加上:我觉得··· ··· 而不是去说事实,拿这次上海那边做网站的事情来说,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会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在下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应该说出细节,比如:我在微信和对方沟通,订在下周一,做一个后台的系统培训,可是并没有说在哪里的进行培训,是通过微信群还是QQ群?是通过语音还是通过远程操控?等等···这些细节我并没有了解或者去追问清楚,这也是自己工作的不到位。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要做到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这三要素说明清楚。
- 教是最好的学。应该是教会是最好的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