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看完《拖延心理学》这本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让我有被一剑戳中的感觉。其实我已经看完许久,只是我需要一段时间思考,才能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当然,这也是让我心安理得的拖延的借口。生活中做事常常很沉稳,我看书向来也是不急的。我有个习惯,就是同时并行看很多本书。一本书看的时间长了,脑子容易进入一个低效率状态,此时我会换一本书看,以此提高效率。在这过程中也能与生活结合反思。
《拖延心理学》,看书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本励志属性的畅销书。我对这一类书,向来是不恭维,因为看完激动后,很快就会忘记。但是也绝对不反感的。
提到拖延,我们很容易跟这些词汇联想起来:痛苦,悲伤,忏悔,无助,焦虑,绝望。我们都知道,拖延的后果不仅仅是可能考试考砸,更糟糕的是心情也彻底的毁了。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并不仅仅是懒惰,导致我们迟迟不肯动手去做一件事。躲在背后支配我们的,是情绪,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是与你的基因和你的过去经历分不开的。在各种拖延的背后,恐惧往往是最真实的原因,而不是懒惰。这本书,就是一本解剖拖延背后的真相的好书。
书籍作者是两位美国心理学专家,而中文版的翻译也是可圈可点,全书读来毫无翻译类外文书的别扭感。此书不仅仅非常深刻,细致,而且系统地分析了拖延的产生原因,而且还同时介绍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甚至生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大脑可塑性”。这本书的前五章是最精彩的,文中提到我们必须消灭对拖延的误解和无知,转而研究拖延根源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受控制的恐惧,以及对亲近和疏远的恐惧。作者期望每一个读者都能试图了解自己,通过抽离自己的方式与自己交谈对话,和自己愉快地温和地相处,而不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传统观念:战胜自我。文中提到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并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拖延症的困恼,了解他们会使得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且,书中并不是干涩地讲道理,而是结合很多具体的案例。阅读一个一个生动的案例,背后总是不自觉的凉一阵,因为放佛自己就是案例中的主人公,一种被窥视的感觉。细思极恐。但是,其实这没什么稀奇的,心理学原本就是一门总结人类共同心理的学问,人类的心理模式,是有迹可循的。
我看完此书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不是企图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她们真正的企图是,为我们打开那扇隔开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的门。门打开了,是否要用我们的意识去探索我们的潜意识,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支配我们思想的,只有我们自己。
也许,成长就是平静的接受时间和空间给我们的无奈;成长就是学会慢慢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克服拖延症,但是我们可以消除那些令我们懊恼不已的拖延,容忍那些无关紧要的小小拖延,谁说那不是一种情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