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块广告牌》

观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块广告牌》

作者: 志伟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7:15 被阅读28次
观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块广告牌》

      去看之前,一不小心撞见了很多剧透:女儿惨遭奸杀,悲痛不已的妈妈通过立广告牌的方式跟警察叫板,要为女儿讨回公道。(如果你想去看看,这一句话完全不会影响你的观影感受。)而看过之后,我突然发现:这句话岂止是剧透,就是整部电影。它描述的不是一个等待续写后续刑侦案情的文章开头,它就是文章本身。观影中途,我们家先生总要问:你猜能不能抓到那个强奸犯?我心里很不满。导演是多损,他让所有中国观众对“缉拿归案”、“惩奸除恶”、“报仇雪恨”有所期待,到最后却瞪眼儿告诉你:我压根儿就没想说这个事儿。

      所以不排除,很多人看完会不屑:啥啊,不好看。

        可是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撞车(crash)》。女儿惨死的悲剧不是电影的重点,而只是一个楔子,它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先说人。一个不仅仅是塑造角色也能踏踏实实立住“人”的电影,就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演员的演技不多说,力拔头筹拿下最佳女主、最佳男配的演出,外行人看来零瑕疵,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我更诧异的是,剧本本身搭建的逻辑。

      故事要推进,总要有冲突来助力。可冲突打哪里来?行为动机在哪里?我常在国产电影里看到的解构,大概有这么几个层次:言情剧里浮皮潦草的感情纠葛,正剧里深挖一步的利益冲突,禁片里再挖一步的人性之恶。要么太假,看着很难共情。要么太写实,看着很难接受。这些故事里的内核,要么是脆弱的,要么是坚硬冰冷的。由这种内核里生长出来的人物,哪怕编排得再合理,再符合故事逻辑,你都会觉得离我实在太远了。生活里的人,不是这样的。就算故事真的如此狗血地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三块广告牌》恰恰相反。“女儿被奸杀,一年了凶手逍遥法外”这么极端的案情,不可能大概率地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但故事里传递出的情绪却可以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比如:用愤怒去包装脆弱。用暴力去自我保护。而我在电影里受到最大的触动,来自于它对人与人之间冲突动机的解释:我们如此难以相互理解,所以爆发矛盾。我们又如此乐于坚持偏见,所以我们如此狭隘。特别简单、朴素、又自然而然的理由,“人们因为误解而冲突,也因为体谅而和解”,让我在这么丧的剧情设定下,依然还能时不时感受到温情和柔软。

        一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坏人的故事,其实很难讲。就算真能刑侦破案、抓住强奸犯,最好也不过是部合格的爆米花片。想拿奖,太不容易了。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因为没有坏人,所以它看起来,很安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块广告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p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