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教儒教的源流辨析——夏后君

道教儒教的源流辨析——夏后君

作者: 夏后世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20:37 被阅读0次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道家和道教有着愚蠢而武断的严格区分、蒙蔽了太多太多的人。

    首先中国的传统学派不是儒释道,而是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都是华夏学派。那么诸子百家必然有一个大宗,有一个源流,犹如大树参天必有其根,这个根我认为就是道家。

    而所谓道家最初并不是汉晋之後的“道家”而是汉晋之前的黄老道。後来因老子庄子等人的著述广为流传,备受推崇,黄老道渐渐被称呼为“道家”。道家这个名称于汉朝初期才出现,源于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

    《史记》中《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所以 我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黄老道即道家;道家即是黄老道。

    当然,既然是黄老道,就是尊黄帝和老子的道,更是黄帝和老子所尊之道。不能只尊老子而不尊黄帝。所以很多人言之凿凿的说道家发源于老子,那显然是大错而特错的。 老子迄今两千五百多年,黄帝到如今四千七百多年。

    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文明主要开创者之一,同时又是道家之祖,所以黄帝开创的道家(黄老道),正统性不言而喻。在从黄帝到汉武,华夏一直就是以黄老道为正统。 汉武之后,号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儒家才渐渐成为正统学术。这一过渡的过程,至少用了将近一百年。直到汉元帝继位,儒学的统治地位才基本确立。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奭(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而今所言之所谓的道教、在当初并不是叫道教。而只是以道家流派的身份存在。无论对外对内,他们都是一群黄老道。无论是张道陵开创的天师道 还是张角的五斗米道。都是黄老教的自然发展。

    汉朝,先尊道后尊儒,天下道派(黄老道)人心颇有不平,东汉末期道家流派蓬勃发展,最终因为人祸天灾而奋起造反。这是东汉太平道黄巾起义和正一天师道发展的重要起因。太平道和正一道之所以能在朝廷的眼皮底下蓬勃发展,也是因为汉朝百姓甚至汉朝朝廷的民心民意的必然结果。

    无论其最终发展如何,天师道和太平道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自居黄老道的继承者。起码在这个时候,所谓的“道教”的说法,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那个定义。无论是张角和张道陵,他们固然光大了道教的声威和门庭。也都是道教某流派的一代宗师。但在整个道教历史发展中,是他们也都是道教弟子。


    那么道教一说最早是什么时候?最早是什么概念?

    道教一说,最早出现在孔子之门,即被后人冠名以儒家的孔孟学说。

    所以最早所谓的道教和如今所谓的道教,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选择迷信教科书,那么就完全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研究能力。教科书也是人编的,其中的很多观点,必须审慎对待。

    老子是以言道著称的,道德经的大名无人不知。但是说道的并不止老子一人,老子、庄子、孔子都说道。而最初道教是通过墨家之口,攻击指摘儒门的。

    《墨子·非儒》载: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因此这个时候的“道教”并非现在的“道教”

    东晋初年,皇帝下诏求贤,徵聘儒者任旭和虞喜,其诏书道:

    夫兴化致治,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净其操……(《晋书·虞喜传》)

    所以 至少到晋朝 道教一词仍然被用来指代孔门儒家。这是晋朝朝廷的诏书。全天下最权威的文体。所谓道教最初即儒教的说法 可以定论了

    我们再看看现在人们心目中道教的仙师葛洪如何看待道教和儒教。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则以“道家”指称我们今天所说的道教,而以“儒教”指称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家,并且把二者鲜明地对立起来:

    或曰:仲尼称自古皆有死,老子曰神仙之可学。夫圣人之言,信而有徵;【道家】所说,诞而难用。抱朴子曰:仲尼,儒者之圣也;老子,得道之圣也。【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三皇(伏羲氏以来)以往,【道治】也;(秦始皇以来)帝王以来,【儒教】也。

    在葛洪的抱朴子里面非常明显的把道家和儒教对立起来。所以在此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道家即道教。儒家即儒教当然 在葛洪的笔下,道教的概念终于第一次符合今人们心中对道教的定义。(道治与儒教,治和教都可以理解为治理和教化)葛洪之后,人们才逐渐用“道教”一词指称我们所说的道教,同时仍然沿用黄老、道家这样的概念。黄老、道家、道教三者成为异名同实的概念。

    《魏书-释老志》载,太上老君降临嵩岳,对寇谦之说:“吾此经诫,自天地开辟已来,不传于世,今运数应出。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

    这里的“道教”不是以儒家之五经为教,而是以老子之道为教。道教的概念,从此以后就专指以长生不死为目的的宗教。同时,道教仍然广泛使用道家、黄老的名称。以我个人的理解,道教经过汉末大起义之後,中国朝廷对道教有一种又爱又怕的矛盾心理,而这种惧怕心理,无疑严重阻碍道教的发展,因此道教天师寇谦之在官方支持下,对道教进行了矫枉过正的改革。寇谦之借老君之名,号召“去三张伪法”,其实上去除朝廷对道教的恐惧和戒心。寇谦之的改革核心是去政治化。在很大程度上废除了道教参政议政甚至左右朝廷的那种社会组织能力和食禄权。让道教专注于身心修炼和长生不老,即修仙。

    《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很显然,此处魏书中的道家仍然是道教的另称。

    综上所述,儒教和道教的源流和发展如下:

    自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大禹奠基。乃至周朝、汉朝,皆尊黄老道。黄老道因司马迁史记的影响,汉朝到晋朝偶而被称为道家、道教-东晋以后泛称道教。

    孔子之儒-从春秋战国到晋朝被广泛称为道教-期间偶尔被称为儒教、德教、礼教、名教。从晋朝到现在被泛称为儒家。在满清末年又被称为儒教和孔教。

    道教在从三皇五帝夏商周汉等至少数千年时间内都是主流思想。(秦朝例外,所以秦朝天下只维系十五年)

    儒教,从汉朝至明朝一千多年时间中占据统治地位,其德教能力在宋朝明朝臻于巅峰。

    黄帝问道广成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儒教的源流辨析——夏后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px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