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多线程一
1.谈谈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移
关于线程生命周期的不同状态,在Java 5以后,线程状态被明确定义在其公共内部枚举类型java.lang.Thread.State中,分别是:
• 新建(NEW),表示线程被创建出来还没真正启动的状态,可以认为它是个Java内部状态。
• 就绪(RUNNABLE),表示该线程已经在JVM中执行,当然由于执行需要计算资源,它可能是正在运行,也可能还在等待系统分配给它CPU片段,在就绪队列里面排队。
• 在其他一些分析中,会额外区分一种状态RUNNING,但是从Java API的角度,并不能表示出来。
• 阻塞(BLOCKED),这个状态和我们前面两讲介绍的同步非常相关,阻塞表示线程在等待Monitor lock。比如,线程试图通过synchronized去获取某个锁,但是其他线程已经独占了,那么当前线程就会处于阻塞状态。
• 等待(WAITING),表示正在等待其他线程采取某些操作。一个常见的场景是类似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发现任务条件尚未满足,就让当前消费者线程等待(wait),另外的生产者线程去准备任务数据,然后通过类似notify等动作,通知消费线程可以继续工作了。Thread.join()也会令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 计时等待(TIMED_WAIT),其进入条件和等待状态类似,但是调用的是存在超时条件的方法,比如wait或join等方法的指定超时版本,如下面示例: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终止(TERMINATED),不管是意外退出还是正常执行结束,线程已经完成使命,终止运行,也有人把这个状态叫作死亡。
2.一个线程两次调用start()方法会出现什么情况?
Java的线程是不允许启动两次的,第二次调用必然会抛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这是一种运行时异常,多次调用start被认为是编程错误。在第二次调用start()方法的时候,线程可能处于终止或者其他(非NEW)状态,但是不论如何,都是不可以再次启动的。
3.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死锁,如何定位修复?
死锁是一种特定的程序状态,在实体之间,由于循环依赖导致彼此一直处于等待之中,没有任何个体可以继续前进。死锁不仅仅是在线程之间会发生,存在资源独占的进程之间同样也可能出现死锁。通常来说,我们大多是聚焦在多线程场景中的死锁,指两个或多个线程之间,由于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锁,而永久处于阻塞的状态。如下图所示死锁问题:
定位死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利用jstack等工具获取线程栈,然后定位互相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而找到死锁。如果是比较明显的死锁,往往jstack等就能直接定位,类似JConsole甚至可以在图形界面进行有限的死锁检测。如果程序运行时发生了死锁,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法在线解决的,只能重启、修正程序本身问题。所以,代码开发阶段互相审查,或者利用工具进行预防性排查,往往也是很重要的。
4.Java并发包
Java并发包也就是java.util.concurrent及其子包,集中了Java并发的各种基础工具类,具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提供了比synchronized更加高级的各种同步结构,包括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等,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多线程操作,比如利用Semaphore作为资源控制器,限制同时进行工作的线程数量。
• 各种线程安全的容器,比如最常见的ConcurrentHashMap、有序的ConcunrrentSkipListMap,或者通过类似快照机制,实现线程安全的动态数组CopyOnWriteArrayList等。
• 各种并发队列实现,如各种BlockedQueue实现,比较典型的ArrayBlockingQueue、 SynchorousQueue或针对特定场景的PriorityBlockingQueue等。
• 强大的Executor框架,可以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线程池,调度任务运行等,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再需要自己从头实现线程池和任务调度器。
5.ConcurrentLinkedQueue和LinkedBlockingQueue
• Concurrent类型基于lock-free,在常见的多线程访问场景,一般可以提供较高吞吐量。
• LinkedBlockingQueue内部则是基于锁,并提供了BlockingQueue的等待性方法。
java.util.concurrent包提供的容器(Queue、List、Set)、Map,从命名上可以大概区分为Concurrent、CopyOnWrite_和Blocking_ 等三类。同样是线程安全容器,可以简单认为:Concurrent类型没有类似CopyOnWrite之类容器相对较重的修改开销。但是,凡事都是有代价的,Concurrent往往提供了较低的遍历一致性。你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弱一致性,例如,当利用迭代器遍历时,如果容器发生修改,迭代器仍然可以继续进行遍历。与弱一致性对应的,就是我介绍过的同步容器常见的行为“fail-fast”,也就是检测到容器在遍历过程中发生了修改,则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不再继续遍历。弱一致性的另外一个体现是,size等操作准确性是有限的,未必是100%准确。与此同时,读取的性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6.Java并发类库提供的线程池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Executors目前提供了5种不同的线程池创建配置:
• newCachedThreadPool(),它是一种用来处理大量短时间工作任务的线程池,具有几个鲜明特点:它会试图缓存线程并重用,当无缓存线程可用时,就会创建新的工作线程;如果线程闲置的时间超过60秒,则被终止并移出缓存;长时间闲置时,这种线程池,不会消耗什么资源。其内部使用SynchronousQueue作为工作队列。
•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重用指定数目(nThreads)的线程,其背后使用的是无界的工作队列,任何时候最多有nThreads个工作线程是活动的。这意味着,如果任务数量超过了活动队列数目,将在工作队列中等待空闲线程出现;如果有工作线程退出,将会有新的工作线程被创建,以补足指定的数目nThreads。
•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它的特点在于工作线程数目被限制为1,操作一个无界的工作队列,所以它保证了所有任务的都是被顺序执行,最多会有一个任务处于活动状态,并且不允许使用者改动线程池实例,因此可以避免其改变线程数目。
• 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和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创建的是个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可以进行定时或周期性的工作调度,区别在于单一工作线程还是多个工作线程。
• newWorkStealingPool(int parallelism),这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线程池,Java 8才加入这个创建方法,其内部会构建ForkJoinPool,利用Work-Stealing算法,并行地处理任务,不保证处理顺序。
7. AtomicInteger的实现原理
AtomicIntger是对int类型的一个封装,提供原子性的访问和更新操作,其原子性操作的实现是基于CAS(compare-and-swap)技术。所谓CAS,表征的是一些列操作的集合,获取当前数值,进行一些运算,利用CAS指令试图进行更新。如果当前数值未变,代表没有其他线程进行并发修改,则成功更新。否则,可能出现不同的选择,要么进行重试,要么就返回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从AtomicInteger的内部属性可以看出,它依赖于Unsafe提供的一些底层能力,进行底层操作;以volatile的value字段,记录数值,以保证可见性。
private static final jdk.internal.misc.Unsafe U = jdk.internal.misc.Unsafe.getUnsaf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VALUE = U.objectFieldOffset(AtomicInteger.class, "value");
private volatile int value;
具体的原子操作细节,可以参考任意一个原子更新方法,比如下面的getAndIncrement。Unsafe会利用value字段的内存地址偏移,直接完成操作。
public final int getAndIncrement() {
return U.getAndAddInt(this, VALUE, 1);
}
因为getAndIncrement需要返归数值,所以需要添加失败重试逻辑。
public final int getAndAddInt(Object o, long offset, int delta) {
int v;
do {
v = getIntVolatile(o, offset);
} while (!weakCompareAndSetInt(o, offset, v, v + delta));
return v;
}
而类似compareAndSet这种返回boolean类型的函数,因为其返回值表现的就是成功与否,所以不需要重试。
public final boolean compareAndSet(int expectedValue, int newValue)
8.类的加载过程和双亲委派模型
一般来说,我们把Java的类加载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加载、链接、初始化。
首先是加载阶段(Loading),它是Java将字节码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源读取到JVM中,并映射为JVM认可的数据结构(Class对象),这里的数据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形态,如jar文件、class文件,甚至是网络数据源等;如果输入数据不是ClassFile的结构,则会抛出ClassFormatError。加载阶段是用户参与的阶段,我们可以自定义类加载器,去实现自己的类加载过程。
第二阶段是链接(Linking),这是核心的步骤,简单说是把原始的类定义信息平滑地转化入JVM运行的过程中。这里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步骤:
• 验证(Verification),这是虚拟机安全的重要保障,JVM需要核验字节信息是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否则就被认为是VerifyError,这样就防止了恶意信息或者不合规的信息危害JVM的运行,验证阶段有可能触发更多class的加载。
• 准备(Preparation),创建类或接口中的静态变量,并初始化静态变量的初始值。但这里的“初始化”和下面的显式初始化阶段是有区别的,侧重点在于分配所需要的内存空间,不会去执行更进一步的JVM指令。
• 解析(Resolution),在这一步会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替换为直接引用。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详细介绍了类、接口、方法和字段等各个方面的解析。
最后是初始化阶段(initialization),这一步真正去执行类初始化的代码逻辑,包括静态字段赋值的动作,以及执行类定义中的静态初始化块内的逻辑,编译器在编译阶段就会把这部分逻辑整理好,父类型的初始化逻辑优先于当前类型的逻辑。
双亲委派模型,简单说就是当类加载器(Class-Loader)试图加载某个类型的时候,除非父加载器找不到相应类型,否则尽量将这个任务代理给当前加载器的父加载器去做。使用委派模型的目的是避免重复加载Java类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