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之地,刘彻先后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仍从内地迁移去大量人口戍边,从此河西之地尽归汉朝版图。扫清匈奴之后为后来的“通西域”创造了重要条件。
汉武帝在匈奴人口中得知了大月氏国王被匈奴的单于把脑袋砍下来做酒器,想到大月氏人受到如此羞辱,于是决定希望联络大月氏人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匈奴。但是大月氏被匈奴人逼迫离开敦煌后不知所踪。于是联络大月氏成了一项艰巨又危险的任务无人敢应承,直至一年后一名郎官汉中成固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的出现让汉武帝喜出望外,立即找来一名叫甘父的匈奴人做向导,给他一百多随从,将写好的国书交与他,从此拉开了汉朝数百年经营西域的序幕。
那个时候出了长城就是匈奴人活动的范围,虽然张骞等人都很小心,但还是落入了匈奴人的手里,单于得知他们的意图后非常恼火,于是命令他们去做奴隶,很多人受不了折磨,最后都死了,只有张骞毫不畏惧,始终保持着大汉使者的风范,单于很欣赏他最后还给了一个女人当他的老婆,就这样一晃就几年过去了,张骞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匈奴人也没有那么防范他了,他终于趁着一次匈奴内乱的机会带着老婆和孩子逃出去了。一路向西,逃到了另一个国家大苑(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一带)
大宛国王很钦慕中原文化,于是善待了张骞等人,在他们的护送下顺利找到了大月氏(今阿富汗的北部地区),死了老公的王后成了女王,可能是被匈奴人吓怕了,再加上生活已安定,没有被张骞说服联手对付匈奴人,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交代的任务,但是张骞一路上却看到很多与中原不一样的东西,获得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的知识,于是往回走,准备回去,但是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人抓住了,又关了一年多才找到机会逃跑,终于回到了汉朝,他把这十三年的经历和所获讲给汉武帝听,汉武帝被他的意志所感动,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介绍在大月氏见到过蜀地出产的细纺布,得知是由身毒(今南亚印度地区)的商人贩卖过去的。汉武帝想到有贸易往来就应该有路,于是再次派张骞出去瞧瞧,因为天气恶劣,土匪横行,虽然最终没能到达身毒国,但是他们却发现了滇越国(今越南),汉武帝依然开心满意,还派张骞跟着卫青去攻打匈奴,因为他对地形熟悉了,再加上他如果想要封侯是需要立军功的,战斗结束后,他被封为博望侯。两年后跟着李广出征,差点丢了性命,汉武帝意识到张骞不适合为将领,只适合做探险家。当霍去病消灭匈奴的主力后,匈奴人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于是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带着礼物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来到了乌苏(今新疆境内),还有派手下出使了附近的大宛(今乌兹别克安集延一带)、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南亚印度地区)刚开始这些国家都是拒绝的,随着他们对汉朝的了解,才知道有一个能与匈奴抗衡的国家存在,于是愿意与汉朝发展贸易往来。他们也带着各自的礼物同张骞一起觐见汉武帝,乌孙还与汉朝结亲通好。张骞也陆续发现了有36个国家,并带回了这些国家的使者,汉武帝请这些使者了解了中国的情况,回国后经过他们宣传,大部分的国家都愿意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汉朝和各国也有了密切往来,比较远的安息、奄蔡、条支(伊拉克)等国也有了中国使者的足迹。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将中国的商品经过西域到西亚,再到欧洲,这些商品里最著名的就是丝织品,因此有了“丝绸之路”一说。公元前114年,张骞去世,享年五十岁。很多学者认为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赞其为“大汉之魂”。他出使西域的历史典故,被称为“凿空西域”,他不仅让中国的影响扩大到中亚,罗马等地,也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视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西域得到推广,比如冶铁、凿井术;精美的手工品也传到了各地,比如丝绸、漆器;把中国的文化知识,著名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了西方,为西方的近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西域的众多物产也先后输送到了中国,比如蚕豆、黄瓜、大蒜、胡萝卜、葡萄、骆驼、驴、汗血马等。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上“丝绸之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武帝也因此使西汉版图得到了空前的扩大。但是张骞死后,丝绸之路遭到了匈奴的破坏,当时姑师和楼兰两国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公元前108年武帝派兵征伐了这两国,最后楼兰王被擒,楼兰成为汉朝的蕃属,姑师也兵败国破,因此通往西域的道路便畅通无阻了。汉武帝为了汗血宝马也不惜付出惨痛代价攻克大宛,最后城内的贵族杀死国王投降,进献汗血宝马数十匹,一般的马三千匹,汉军这才班师回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