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是部金融史

中国是部金融史

作者: 蔚成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2:05 被阅读610次
    中国是部金融史

    关于作者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著作有《国际金融》《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是部金融史》。

    杨忠恕,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后、金融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发展研究基金获得者。

    关于本书

    《中国是部金融史》以时间为纲,以朝代、人物、事件为目,用金融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解析了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无论是治世的繁荣还是乱世的浑浊,王朝兴替背后,金融是背后重要的推手。

    核心内容

    经济和金融制度的框架左右着财富的流通和人们的行为决策;好的制度会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让国运昌盛;坏的制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社会正是在人与制度的不断博弈中,盛衰交替、曲折发展的。

    一、“文景之治”和小农经济

    1. 汉代初期的土地制度

    汉朝建国以后,就着手给士兵分发田地。吕太后吕雉完善了“分田地、减税赋”的政策。将分田地的范围扩大到全体臣民,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当时的贫富差距远小于此后的任何一个朝代,劳动者的劳动意愿高,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吕雉时代的税赋叫做“十五税一”,折合不到 6.6%,相当优惠。到吕后的末年,西汉的单个农业劳动力的原粮产量达到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高峰。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小农经济社会关系汉代初期的政策,建立了皇权到官僚,再到小农的三级经济社会关系,并以税收作为纽带联结各个阶层,在之后的朝代也被历代帝王仿效。但是,这种“小农经济”社会关系也有其本身的内在固有矛盾。一方面,这种经济框架是一种单向的权力分级的机制,底层的小农根本没有能力和官僚讲价,只能被动接受官僚的管理;另一方面,缔造皇权通过官僚对小农进行管理,政令的执行和制定必然受到官僚的影响。官僚阶层会向上向下,“双向挤压”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皇权不能有效遏制官僚阶层对财富的掠夺,必然导致资源向官僚阶级迅速聚集。实际上,这种掠夺也成为了历代王朝难以治愈的病灶,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发作。

    魏蜀吴三国制度对比

    (1)魏国

    在古代,货币主要是铜钱。作为实物货币的铜钱发行量有限,会受到当时开采、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货币的要求,会随着社会上总的商品数量增加而增加,而国家铸造货币的能力有收到限制,流通的货币数量常常跟不上,就会出现通货紧缩。曹魏由于施行了较好的土地政策,农业逐渐恢复,对货币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加。放开铸币权,允许私铸货币的政策可以适应社会上不断增加的货币需求,有利于曹魏经济的复苏发展。

    (2)蜀汉

    蜀汉因为地理优势,本可以慢慢发展经济。可是刘备急于筹集大量的军费,需要很多钱。到了蜀地后刘备立刻官办铸币,拿出了一套抢劫式的货币方案。一种 发行“直百五铢”,将 3:1 成色的货币强制按照100:1 的兑换价格流通。后来诸葛亮主持发行“太平百钱”,足值程度仅百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政策透支社会的财富,切断蜀国经济发展的通路,使沃野千里的蜀地被盘剥得饿殍遍地。

    (3)孙吴

    孙吴效法曹魏推行了类似的土地政策,振兴江南。货币政策上,孙权发行过“大泉五十”,足值程度仅有五十分之一。曹魏商人在贸易中利用兑换价格差套利,“大泉五十”计划彻底失败。后来孙权又针对蜀国搞过几次货币战争,结果是双方各有胜负。

    三、唐玄宗的政策得失

    1. 三张好牌,民富国强

    唐玄宗时期,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通货紧缩。增发货币必须能让增量的货币真正进入市场,才能起到稳定物价,刺激经济,搞活生产的作用。

    唐玄宗打了三张牌。第一张牌:和籴,政府建立粮食收储机制,以一定的份额,高于市价收购农民手里的米,相当于“价格补贴”;第二张牌:和雇,废除义务徭役,变成雇佣制;第三张牌,取消“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政府增加财政预算招收职业军人。打出这样三张牌后,增发的货币给到了流通领域,充分调动社会劳动积极性,大大提振了经济。

    2. 三个昏招,民弱国衰

    经济向好,唐玄宗对“国富”和“民强”的平衡认知发生了改变,使出昏招。首先截流税收,建成自己的小金库“大盈库”;以低于于市场的价格收米,补贴变成了抢劫;后来甚至放弃了土地限购令,任由土地价格暴涨。这些昏招使出后不到十年,全国 40%的人口,彻底变成了流离失所的无产者。之后的故事,就是“安史之乱”。经济政策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国运就无法走强。

    总之,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制度,货币的铸造和发行制度,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则和框架。盛世的到来,无一不是因为建立了长期有效、可持续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而如果制度出错、经济塌陷,迟早国运衰亡。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最著名的乱世“三国”,还是最辉煌的大唐“开元盛世”,其实都有金钱的力量在背后驱动。

    这本书强调金融制度可以决定政权的兴衰,虽然“决定”二字有些过分拔高,但金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历史的发展确实起着重要的影响。想要真正读懂历史,不了解经济金融制度的变革是绝无可能的。

    金句

    中国的历史观,常常是将分裂的局面成为“乱世”,统一的局面成为“治世”,也就是孟子说的“一治一乱”。

    官僚阶层对财富的掠夺成为历代王朝难以治愈的病灶,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发作,造成“民穷国弱,官僚富强”的局面。

    战争或灾荒引起社会上总商品减少,流通货币相对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算是“天灾型通货膨胀”。

    一定时期之内,国与民之间总是你多我少,此消彼长,执政者制定政策,就需要两者之中寻找平衡点。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经济政策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国运就无法走强。

    撰写:小云

    脑图:摩西

    转述:于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是部金融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wq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