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一切,人还有责任
文/空谷幽兰草
对于幸福的诠释因各人的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儒家思想主要谈现实主义和实践的东西,不谈宗教和神秘学。道家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是浪漫主义和精神方面的东西。
两者本质上都是人类对幸福问题的思考。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观共同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从他们的基本思想来看,儒道两家是两种对立的两大思想体系,其实在具体表象对立的背后,儒道两家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共同点,它们才能最终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儒家和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儒家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更重视生命的个人价值,儒家是“超越自我”,对人的个体感性的一种身心约束来达到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道家回归自然,顺天道即为美,自由即为美。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我认为,这个世界需要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多元的价值观,只要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不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就够了。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无非是“自洽”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