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即可富国,也可强军。
毕竟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军用和民用技术界限越来越难分辨,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从2021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着眼构建形成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终身学的格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紧贴使命任务、岗位履职、职业发展,完善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建立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机制,对于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建设发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共8章43条,界定了军事职业教育对象范围、组织形式、时代要求等基本内涵,构建了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的军事职业教育领导管理体系,对教育任务、学习管理、支撑保障、激励与监督等内容作了系统规范,为激发官兵学习动力、规范工作管理运行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
进一步强化军事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真正实现提升官兵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部队实战化训练和备战打仗能力的作用。利用无人机技术等新型技术强化军事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让课程“因需而建”“应需而生”,进一步建好课程资源,以备战打仗的需求为牵引,以“岗位服务性”“职业指导性”为遵循,增强课程资源建设的针对性、精确性、有效性,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含金量”“含新量”“含军量”和吸引力。要通过前期对官兵课程需求的充分调查,积累大量数据,生成官兵岗位急需、练兵备战急需的待建课程清单,突出各级各类岗位急需,突出部队训练实践急需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以持续的课程创新,推动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部队实践需求有效对接、与岗位履职要求相互衔接,提升军队人员岗位适应能力,满足部队练兵备战需要。同时,课程内容主题要新、方式方法要新、教学手段要新,彻底改革陈旧落后的教论、教材、教法,增强课程个性化和互动性,从而增加点击率和吸引力,让广大官兵真正做到想学、爱学、愿学。
让官兵精确选择,有的放矢,以切实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适用性,增强课程与岗位的结合度,把部队建设急需急用和岗位履职欠缺的知识及时推送给官兵,以有效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打牢岗位履职知识能力基础,不断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和创新素质,实现“所学即所缺”“所学即所用”,打通军事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发挥平台和课程资源的效用,有效激发军事职业教育内在活力和军队人员终身学习内生动力,形成官兵立足岗位学习成才的浓厚氛围和鲜明导向,从而提高军事职业教育对战斗力建设贡献率。
全国人大代表侯云:加快边防部队智能化建设。西藏军区部队常年担负着西藏近4000公里边防线的管边控边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边防建设的大力投入,边防管控水平不断提高,在高原呆了22年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团长侯云对此深有感触。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有着丰富边防经验的侯云,积极收集整理有关边防部队智能化建设的建议,带到即将到来的两会中。
带着问题,侯云进一步收集基层意见。在巡逻途中的休息间隙,侯云认真倾听官兵心声,了解他们在平时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巡逻归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智能化投送效能,侯云又来到无人机物资投送点,与官兵、无人机厂家技术人员展开深入交流。
边防地区某军分区近年来积极拓展军地技术合作,逐步走开“科技强边、信息管边”新路子。针对部分边防监控点位存有盲区的实际,他们探索引进无人机加强边防信息化管控。为确保新装备发挥作用,军分区将人才储备培养摆上重要位置,集中组织无人机操作培训,协调无人机生产厂家的技术工程师进行现地教学,使更多边防一线官兵具有“会操作、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能力,让无人机在管边控边中发挥更大作用。
边防地区某军区着眼自身转型跨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多等实际,借助军地资源对地方成熟民用无人机进行适当改装。使之具备一定情报侦察、航拍测绘等功能,实现了较高的效费比。与解放军的大型军用无人机相比,民营企业制造的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体积和火力都相对较小,却能满足高原和边防部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崎岖不平的山区运送给养和开展边境巡逻、监视、侦察等活动。很多民用无人机制造企业也已研发出一些适用于高原高寒环境的产品,包括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物资投送无人机、无人机干扰器、自动发热服装、便携式制氧机、智能化蔬菜方舱等,这些装备“将有效提升西藏地区无人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