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单亲妈妈,中年丧偶,靠教书赚钱,抚养儿子。儿子小时候特别听话,还特别懂事乖巧。单亲妈妈把儿子教育成人,把儿子送去美国留学。
儿子毕业后在美国买房娶妻生子,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单亲妈妈打算退休以后,也到美国和儿子一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在单亲妈妈退休的前三个月,她赶紧写信给儿子,把自己要去美国和他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愿望告诉儿子。
一想到要去美国,享受天伦之乐,想到养儿防老,想到亲戚朋友的羡慕眼光,单亲妈妈喜从心来。
于是她一边等儿子的回信一边把产业和事务都处理掉。就在单亲妈妈退休的前一天,她收到了儿子的回信。打开信一看,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她的儿子从来不给她寄钱。
她赶紧打开信来看,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决定还是不欢迎你到美国同住。如果你觉得你对我有养育之恩,按市价计算,约为两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上一点,寄上一张三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啰嗦了。
妈妈看完这封信老泪纵横,儿子居然用金钱来衡量亲情。她觉得一生守寡,从此会老年凄凉。她痛不欲生,后来去学了佛。她想通了,她把儿子给的美金换成了台币去进行一次环球旅行。
旅行中,她看到大地之美。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儿子,信上写道:“儿子,你让我别再给你写信,那么这封信就当是之前的文字补充。我收到了支票,也用这张支票做了一次世界旅行。在旅行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看破、放下。让我看到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在变化,如果我今天看不破,还这么执着,这么痛苦的话,可能一年半载,我就会去世。儿子的绝情让我看破了人间的缘聚缘散,一切都变化无常,让我学会了从容淡定。我已经没有孩子了,心无挂碍,所以我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啊!”
赵朴初老先生说过,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人活着总需要一个希望,一个盼头,使生命有韧性。对于父母而言,孩子便是生命的全部希望和盼头。
特别是故事中的单亲妈妈。单亲妈妈本就不易,是孩子让她觉得活着有意义,一辈子为孩子操碎了心,最后心力交瘁。
年老体衰之后,觉得应该是苦尽甘来之时,尽享天伦之乐之日。可孩子居然无情的打破了一位老母亲的这场黄粱美梦。这该是何等的痛苦之事,放在谁身上都很难接受。
最令人心疼的是老母亲的“懂事”,与无尽的爱与宽容。再苦再难自己扛,不哭不闹不添乱,一心想着如何原谅儿子,宽慰儿子。
试问这种无私之爱除了父母,还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敬佩这位伟大的妈妈,我心疼这位懂事的老母亲,我气愤这位无良的儿子。
都说养儿防老,而如今的父母却觉得“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做子女的失职。生我们,养我们,却不敢靠我们。
希望阅读此文的您,是一个能让父母敢靠,愿让父母靠的人。行动起来,让世界上少一些“白眼狼,”多一些“小棉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