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上下班回家的路途中读完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那是张纯如的作品,那是一本悲惨又心痛的书,记得当时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当时走过的那一道道曲折的山路一样,因为当时为了修路,主干道都被彻底封堵了,我只能多走几十分钟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回家上班。
虽然是两点一线,可是那一段时日备受煎熬,不仅因为忙碌的工作换不来一点点自由的时间,也因为焦灼的时日总是没有一点点喘息的机会,责任和爱的重量沉沉的压在肩膀上,念着盼着就希望周末能早点到来,然后美美的睡一觉,没人打扰,无人干预,可是现实好像总是事与愿违,太多苦难和身不由己的应酬没有半点欣悦,反而是一种疲惫和折磨。
就像张纯如的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日本右翼恐怖分子的威胁,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在那样一段屈辱和黑暗的历史里天天挖掘,一个人的心灵难免会受到伤害,就像当时陆川导演在拍摄《南京南京》的时候,优秀的演员高圆圆也因为这段拍摄而心情抑郁一样,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出那段煎熬和痛苦中一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是中国的礼,可是趋利避害,趋白避黑是人性的本来。如果前者是刻意的,有着虚伪的成分,而后者却是真实的,可是张纯如为了这段血泪的历史,亲赴德国,找到拉贝日记,并让她来出版,这期间花费的精力和遭受的心理伤害无法用需要描述,痛苦是无形无隐的,人们总是看不到,可是痛苦又是可感可知的,所以痛苦又总会令人奔溃,使人坠落。张纯如在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无疑是受到了伤害和屈辱,而那种压在心头上千斤的重量谁有能感知到呢?那可是三十万同胞的生命和尊严啊。
作者写下的这些文字时的奔溃,追溯那段历史时的痛楚,就是为了更加贴近真实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那段过去不应该被漠视,忘记历史才是原罪,生活的安稳和享乐是没有错,可是我们不该麻木,对历史遗忘,对曾经的苦难视而不见,张纯如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写成了这部控诉血泪的书籍,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警钟,生当中华儿女,一生警醒自律,静听国家号召,随时准备战斗,不能再消沉堕落,不能再懒惰冷漠,因为历史可能会重演,痛苦可能会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