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早上起床后,状态有点差,每天必做的50个俯卧撑,实在不想做了。
这件事已经坚持了很久,而且每天都做记录,如果这次中断了总感觉不完美了,哪怕做一两个也行。
于是在心理上降低要求,就只需要做1个就行,只要保证不中断即可。
当真正开始做完第一个时,状态一下子就来了,再一次完成了50个俯卧撑,让我又惊又喜。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坚持了很久的一件事,一旦成为了习惯,哪怕心里不情愿,行动上也会推着你走。
就像我现在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样,变成了习惯,每天根本没有任何情绪和心理的消耗,非常自然的去做这件事。
同样,每天读书写作亦如此。一件事变成了习惯,也就不再消耗意志力了。
只有努力克服眼下的一些困难,把需要培养的行为慢慢变成习惯,好习惯会逐渐变成改变自己的一个催化剂,最终感受到复利效应的威力。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习惯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微习惯法。
首先,设定一个目标,降低难度启动。
比如我的目标是培养每天写作的习惯,如果一上来每天写三五千字,必定不可持续,尤其是在没有反馈的前提下,更是难以坚持。
如果把这个目标改为每天发一两百字的朋友圈或者微博,每天记录自己的小确幸或者碎碎念,那么就容易得多,也轻松的多。
刚开始培养习惯,一定不要高难度启动,把目标进行拆解,低难度启动,让每天的行动小到几乎不额外占用太多时间,那么就会绕过大脑的节能模式,最终坚持下来。
第二,充分利用反馈机制,寻找自己的动力源。
我们的大脑虽然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但是依然保存着一些原始的机制,即不会过于消耗能量。
一件事一旦开始消耗自己的心智能量,势必会激活大脑的节能模式,会产生各种抗拒心理和情绪。如果这时一味地自律,只会让这件事感到越来越痛苦。
越是痛苦的事,就越不可持续,也就不可能长久坚持。
如果你能在培养习惯的路上,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奖励自己,让自己看到这件事的好处,那么大脑就不会抗拒,自然就容易坚持了。
记得我刚开始写作时,每天写几百字很难,总想着放弃。后来,每次写完后都奖励自己看一会短视频,否则绝对不看,慢慢地也就开始接受了这件事。
02
想要成事,除了坚持好习惯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浮躁和焦虑。
任何事都有成本线,如果你的所有努力都始终处在成本线以下,就永远无法触碰到属于自己的里程碑。
碰不到自己的里程牌,就无法实现质的跨越。
如何能达到自己的里程碑呢?
只能依靠时间,通过长期坚持努力,不浮躁、不焦虑、不放弃。
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复利效应。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对于我们做一件事同样如此,坚持一两天很容易,但是坚持一两个月、一两年,甚至数年,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能坚持的人,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出了成绩。
就像有人说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不是鸡汤,这是对于时间复利的形象描述,是个非常重要的认知。
从长期主义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各方面成长,是读了众多名人故事和传记后,感受最深的点。
成功人士都有长期主义的想法,不管是投资也好,读书写作也好,运动健身也好,无不如此。
“复利效应”,本身就是长期主义的最佳注脚。再小的一件事,通过时间的加持,通过复利的影响,最终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长期主义去规划自己?
首先,要知道自己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规划好自己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的事,搜集名人牛人的成长轨迹和方法,进行像素级模仿。
第三,严格执行,在执行中不断总结反馈调整,让自己不偏离轨道。
最后,每天自省,反思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总是纠结于眼前的一些浮躁和奢靡,不要天天焦虑和烦恼。
焦虑和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时间,相信努力,相信长期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