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精解1

道德经精解1

作者: 明明如月1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0:01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天地之始

【注音原文】

道dào 可kě道dào,非fēi 常chánɡ道dào;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 地dì之zhī始shǐ;

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 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 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妙miào;

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 徼jiào。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 出chū 而ér异yì名mínɡ,

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

玄xuán之zhī又yòu 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注释】

(1) 道可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第二个“道”是动词,指阐述,解说。可道,能够用言辞加以具体形容的,可以说出来。

(2) 非常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非,不,不是。常道,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3) 名可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称呼。第二个“名”是动词,指命名,称谓。

(4) 非常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5) 无:指道。

(6) 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初。

(7) 有: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

(8) 万物之母:万物的本源。

(9) 欲:将。

(10) 徼:边际。

(11) 玄:玄妙幽深。

(12) 众妙之门: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无,称天地的初始;有,称万物的本源。因此,从常无中,将用它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将用它来观察道的边际。常无和常有这两者,同出于一个源头而名称不同,它们同样都称得上玄妙幽深。玄妙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思维导图】

第一章《天地之始》

【导图小语】

心(中心图)——本章是道的总论,它开门见山便提出老子哲学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因此本章的题目“天地之始”,用老子的肖像来表现,说明道是天地之始,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观念。

线(线条)——本章思维导图分为四个大纲主干,分用“道”“名”“故”“此两者”四个核心关键词来概括,均从原文中提取,便于记忆。

词(关键词)——关键词是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并对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相应梳理,包含并列、递进、总分的关系。

图(图像)——图像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插图、代码、符号。在本章中运用了代码,例如:“故”用“ 数学符号”代替,“观”用“放大镜”来代替,“众妙之门”用“门外的源头活水”来代替。而第一个大纲主干上的关键词“道”则是图像字。

色(颜色)——信息内容之间用冷暖色区分。

构(结构)——这一章的思维导图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这句话当中,我们要找出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名”,将其归类提前,放在第二部分的大纲主干上。“欲以”“同”的提炼是同样的方式。

附资料

三个哲学概念:玄、无、反

如何论证《老子》是一个哲学文本?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玄、无、反”,这三个字是《老子》中经常会出现的。

第一,“玄”。玄的意思是不太清楚,黑糊糊的,看不清楚。“天命玄鸟”,玄鸟就是燕子,黑的,燕子飞的速度也非常快,你看不清楚。所以玄就有黑的、幽暗的、看不清楚的意思。在思想史领域,道家的哲学理论被人称为“玄之又玄”的玄理,“玄理”的意思是不容易理解、不容易领会的、抽象的道理。抽象玄理在老子之前不太多或者说不那么充分,顶多讲一讲物极必反或者天道循环。

第二,“无”。老子之前作为哲学概念的“无”是不见思想史料记载的。难道老子之前大家不用“无”这个语词吗?当然不是,只不过老子之前用“无”的时候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叫没有?没有就是某个东西缺失,或某个东西没有出现在特定时空。老子之前“无”这个语词就这两个意思,老子之后这两个意思也在讲,但老子又给它增加了一些新的意思。老子讲的“无”是针对“有”讲的,但不是针对具体的有,而是针对整体的有讲的。他上升到整体的、形而上的层次,这个层次只有哲学的思考才能把握,这个字体现出老子哲学思考的维度和思维方式,这和日常观念是不一样的。《老子》中经常出现无物、无形、无名、无为之类的一些词。无名就是要打破名的局限性;无形是说没有形状或者没有固定的形状。为什么老子特别热衷于通过无形、无名、无为等概念论述“道”?因为在老子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或者思想家,他们认为万物都是有形有名、有形有色的。但是“道”跟具体的物不一样,首先它是无形的。无形的东西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经过语言描述的对象,它会进入我们思想的世界。但是“道”不可以。所以老子讲的“无”跟之前的日常语义完全不一样,这可以说是一次哲学的突破。

第三,“反”。老子经常讲“反者道之动”“与物反矣”。“反”的意义在于提示我们哲学思考的方式。也就是说,哲学思考经常会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层次来审视同一个问题。哲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哲学给我们带来不了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能淬炼我们的思想,能使我们的思想摆脱看不见的束缚,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话,是不是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很多学科告诉你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哲学告诉你的则是怎么思考问题才能打破窠臼、跳出束缚,这正是哲学的意义、哲学的力量。

那么,“玄、无、反”这三个关键词跟老子讲的“道德之意”结合起来看,又有哪些重要意味?

老子在讲“德”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玄”。《老子》十章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古代历史文献里第一次出现“玄德”这个词(《尚书·大禹谟》的一段话里也有“玄德”,但据说这段话不可靠)。“玄德”当然也是德的一种。因为老子之前讲“明德”已经好几百年,我们有理由认为老子讲“玄德”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德或之前讲的明德而提出一个新概念。玄德与明德有很强的对照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三个都跟日常观念大相径庭。日常情况是,生而有之,为而恃之,长而宰之。比如我们创建一个国家,老子的想法,这个国家不管谁创建的,都是大家的。所以继承老子思想余脉的黄老学文献里,会出现思想史上讲的“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道”在老子之前大概有道路、原则、言语这几个意思,哲学意义上的“无”是老子赋予“道”的全新含义。老子通过“玄、无、反”讲了“道德之意”,使“道德”概念和常识观念有了反差,这个反差揭示了哲学思考与日常观念、哲学文本和历史文献的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精解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co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