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该怎么给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画上一个句号,《苏东坡传》读完了,又好似没读。书本在侧即读文字版,书不在就读电子版,读了一个多月,我只是完成了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翻页过程,我仍然没有很系统地认识苏东坡——这一位随时会从语文老师嘴里冒出来的人。若说有什么不同,大概是他从一个代号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吧。
看的过程中的确是存在烦扰的,首先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的文言段落,其次是林语堂先生是用英文写成,译者翻译过来后有些语言读出来是不太通顺的,读着读着,就有了一种给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感觉,颇为头疼。遇到不影响我继续往下读的情况,我就干脆略过不读,有些则没办法跳过,只能逐字翻译。我甚至冒出了一种想法:下次放到班上让学生练习翻译吧,说不定一不小心押中了中考题。
就是这样,边读林先生的大作,边译东坡居士的文段,断断续续看完了这本书。
以往,我只觉得他是一个仕途不畅的文人。从《记承天寺夜游》、《密州出猎》、《定风波》中和学生们一起读着他的洒脱与豁达,尤其多年讲授《密州出猎》,其中“千骑卷平冈”的声势浩大,让我以为苏东坡即使被贬,也一直过着较为富足、悠闲的日子。直到看到书中他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不得不佩服起他的从容。面对贫穷,他坦然;面对政治主张不同,他释然;面对高官强权,他凛然,这样的他,在读书的过程中跃然纸上。读书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苏东坡也爱读书,爱写诗文。哪怕是因字得祸也没有放弃这个喜好,乌台诗案之后,他走出牢笼又开始吟诗,丝毫不改往日执著。他的诗文,言志、写实、抒情,远比我们课本中的那几篇更丰富。虽读得很吃力,可是更让我倾慕这位才子。苏东坡的才华也的确照应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即使数次被贬,他的身边仍不乏富人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帮他改善了生活。当然,他的身边也不乏穷人朋友,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身家用来资助他人,光这一点,就让我很佩服。
他的确是一个走进了凡间的神,浑身散发着光。
喜欢他的人,如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里把他一捧再捧,唯一让我有点纳闷的是,王安石怎么就成了罪人呢,这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样的书,我的确是不敢妄加评判的,因此只能用苏东坡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给这篇读后感作结,“勉强想就错了”。凡事,多一分随性,少一点强求,尽心、尽兴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