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一部热播剧:我的机器人孩子?

下一部热播剧:我的机器人孩子?

作者: 云彩和时钟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8:36 被阅读0次

面对即将幼升小的娃,看了好多家长的学习计划甚为汗颜,感觉自己太偷懒。于是昨天我随手安排了一项日程是制定娃的学习计划,然后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孩子的日程安排(可见是真懒),当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很得意地说习惯了日程安排的孩子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那样非常自觉时,我突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不再想给娃安排一个每天固定日程的表,我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怎么能要求娃做到呢?

我更喜欢的是根据当天的心情和状态来安排做什么,除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以外,这样又何妨呢?或许我没有"成功"人士的自律品质,那我也得接纳自己这点,或许我这种行为是在潜意识里希望娃比我自律,可惜这只是一种我自己的妄念。

我可不希望孩子看起来像机器人,但我觉得学会时间管理很有用,平衡之道可能还是和娃一起制定当日计划,即使会有些不完美,也比越俎代劳强。可能跟学习计划比起来更​应该探讨的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下不言而喻,不管你对学校教育感到满意或不满意,你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管是在生活中学习,还是在课桌上学习,都需要有很好的教学带领者。

家长做为非教育专业人士​究竟要怎么带孩子学习呢?有一些声音说要让孩子快乐成长,要保护孩子的天性。更多一些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本来就是苦的,别被鸡汤文灌晕,现在不鸡娃以后后悔的是娃。

快乐成长或者快乐学习,是不是个伪命题呢?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学习,实在不能说是快乐,特别是高考前,人生除了学习不再有其他任何事情,就是一台做题背书机器。

而这一代人,固然各种教学软件和兴趣班已经把他们当上帝来伺候,似乎上课还挺开心的,听说有家长买了学字软件,却发现孩子一个小时大部时间在玩里面的游戏。哈哈。

多数普通孩子仍然逃不掉来自“别人家孩子”的比较打击,以及大量作业和重复练习的痛苦,特别是自己做不好和觉得困难的东西带来的挫败,让他们不再愿意学习,更别提享受学习了。

那么如何快乐学习呢?如何把学习融入生活,让孩子获得不断跳一跳(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你要教育你的孩子,十分需要知道这些。

社会文化儿童理论的创始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在孩子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它既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又影响着孩子的创造能力。孩子潜在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主要是由教学来主导的。

在教学中,需要确定孩子的发展水平,一是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孩子在目前的状态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儿童没有与环境(包括成人和同伴)的互动就无法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通俗的说最近发展区就是努力往上跳你能触碰到的高度,每个人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能达到的天花板是不一样的,同时同年龄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孩子能跳到的高度来设置目标,不然只能挫败他的积极性。学校里总会出现一些厌学的孩子,也可能有其他问题,但不可否认没有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完全可在游戏中发展自我,这是真正的快乐学习。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维果茨基不再把儿童游戏视为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实际上也是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和方式,同时也是儿童性格塑造的过程。

真正的游戏并不是简单的玩耍,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具象意识,所谓的游戏是不真正存在的,所以,维果茨基强调,三岁之前的儿童并不具备游戏的能力,自然一切的区间理论也无从谈起。

儿童游戏是自身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实现对社会活动提前的感知和锻炼。通过游戏可以实现儿童社会性以及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相对于严厉的命令性要求,毫无疑问游戏可以让儿童更加放松,更加放松的环境带来的就是更加自愿地发展意愿,这都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如果将平常儿童觉得枯燥乏味的知识迁移到游戏中,通过“寓学于乐”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儿童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如,数学领域里的认识人民币完全可以通过开展商店游戏来完成。

很庆幸的是每当我想把孩子套进别人家孩子的模型时,总是会跳出一个反对的声音,我还是和他一起在游戏中成长吧。当我放下这个念头时,在我写文章的当口,娃很高兴的在纸上学习写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然后我关上电脑后去抱着他读了他找出来的一本英文书,发现我都没给他读过这本书,内容真的很有趣。对于我们俩,似乎都更适应这样自然而然的学习。我需要学习的是如何让学习更有趣,如何让游戏更有意义。

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当我们为眼前的问题而焦虑时,或许是家长需要学习,学习如何游戏,如何回到心无旁骛串珠子的状态。

而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孩子,如这段话所说:“我们必须要停止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会毁了孩子在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如果你把成功的定义标准为考上名校,那么你的孩子在成长经历中就会被打造上名校的申请表的过程;要是你成功定义为孩子在三十五岁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思考三十五岁的人成功应具有的素质。”

如果你家的日程表让娃很享受有游戏的感觉,那么没问题,如果你家的娃因此焦虑或不开心,请给他留下一些自由空间吧。

对学前儿童或者所有儿童来说更重要的事是:唤醒幼儿内心世界、创建良好的话语环境、创设混龄游戏机会、创设和谐家庭环境。

本文参考文章: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一部热播剧:我的机器人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dklhtx.html